剪纸、刺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1968
专题名称: 剪纸、刺绣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57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剪纸和刺绣历史悠久。是本县妇女(藏族妇女有的亦兴刺绣)手工艺之一。剪、绣水平以城关地区为代表。女孩从小就练习剪花、绣花,尤其是绣花水平高低是择婿的重要条件之一。过去民谣:“养下儿子会识字,养下女儿会扎花。大姐扎的牡丹花,二姐扎的灵芝草,剩下三姐不会扎,一针挽了个线疙瘩"。说明姑娘家人人从小都学刺绣。剪纸和刺绣联系密切,美的刺绣必须选择精巧别致的花样。剪纸分两大类,一类是枕头、鞋、帽等物绣花所用的花样;一类是室内装饰性剪贴,如窗花、天花板剪贴等。枕头花样分大枕、行枕和耳枕,大枕花样为6寸左右的正方形,内容以民间传说、二十四孝等内容为主。行枕花样五、六寸长,二寸宽,以花卉为主,例“鱼闹莲”、“蝴蝶碰金瓜”等。帽花多用在小孩帽子上,大尾巴帽子花样较大,“狗头”帽花样较小。鞋类花样,老年妇女所穿船形鞋,因鞋尖向上变翘,亦名尖尖鞋,从鞋根到鞋尖分左右对称两张花样。另有木底三寸“金莲”鞋。以上鞋皆满绣。儿童及大姑娘、年轻妇女的绣花鞋,花样在鞋尖,呈新月形。另有绣寿衣,绣荷包、绣裹肚儿等。有的兼具剪、绣两种技艺,有的只剪不绣,有的只绣不剪。城内刺绣高手首推北街仇孟英,可绣帽、鞋、枕头极其精妙。其次还有张蓓蓓子,人称王花儿姑姑。东街剪纸能手有杨元元、所剪花样为城内抢手货,年迈时剪花熟练到胸有成竹,不用落墨,凭一把小剪,在一张白纸上剪出复杂的图案,即使细微之处,也能细致入微,同街薛怀青、薛玉青姊妹二人绣花齐名。西街刺绣能手著名者有薛银兰等。西关张家韩妙凤、韩先先、韩惠贞三妯娌以刺绣齐名,而以韩惠贞技艺略胜一筹。同街还有张喜元、乔先先绣衣亦有名。大川刘四斤,南峪豆元秀,旧寨子刘格格的二十四孝也很有名。70年代末,新人复出,如寨子韩翠英、大川袁全全子为后起之秀。1978年袁全全子为县文艺演出队赴州会演剪贴彩灯、纸船贴花150多幅。1988年县文化馆举办以城关为主的“农民剪纸艺术展”,作者8人,人展作品64幅。韩翠英的“丁郎克母”、张秋桂的“佛手桃”、孙朝玉的“七月里”、姚高吉的“龙腾图”、刘亲义的“凤凰戏牡丹”,被《甘肃农民报》国庆专版刊用。此外,解放后刺绣还兴起剁针绣,用来绣门帘、枕套等。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