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585 / 670
876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弦板腔新中国建立前后,县内在皮影戏演出中采用。1958年,县剧团曾获平凉地区戏剧汇演剧种(弦板腔)奖。次年10月,宁县秦剧团(由正宁、宁县两团合一)移植排演弦板腔赴省城兰州演出,获好评。《甘肃日报》以《陇原一枝花》为题,报道演出情况,并配发...
876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本为唐宋时期兴起并流传下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县内最早的说书班子少则1人,多则3人。因其人员少,道具简单,轻便灵活,故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民间。说书的内容多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传统书目主要有《五女兴唐传》、《锦鞭记》、《红灯记》、《相山寺还愿》...
876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清代和民国时期,县人范锡篆、雷致通、李世藩等,随时将地方趣闻、天下大事改编成语言整齐、音韵和谐、朴实生动、幽默风趣、脍炙人口的儿歌、顺口溜或大段快板词。一些穷人常以快板形式抨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有的用快板宣传招徕,做 “麻糖会 ”之类的小...
876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2年春,全县发生麻疹、猩红热等疫病,尤以四区(西坡)于家川乡最为严重。次年春,三嘉区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死亡20余人。1972年元至5月,全县发生细菌性痢疾2582例,死亡36例,其中湫头、永和公社死亡22例。本县流行的主要传染病有27...
876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流行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民国时期,部分城镇开始接种牛痘疫苗,农村仍施行接种土痘。新中国建立后,因连年普种牛痘疫苗,1950年代末消灭。
876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2至1954年,发病6例。
876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民国36年(1947),有伤寒患者9人。1954至1956年,发病8例。1963至1964年,发病47例。1975年,发病1例。
876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62至1966年,发病17例。
876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民国36年(1947),有赤痢患者6人。1952至1956年,发病658例,死15例。1964至1965年,发病251例。1972至1975年,发病8798例(1972年大流行,发病3698例)。1975年前,多发生在夏、秋两季;1976年...
877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96年发病1例。
877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2至1956年,发病798例,因合并症死34例。1963至1965年,发病1738例,死17例。1972至1979年,发病7601例(1975年大流行,发病3076例)。1980年代后,发病率下降。1980至1988年,发病327例。...
877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2年,发病24例,死3例。1955年,发病42例。1956年,发病1例。1974至1980年,发病88例。1984年,发病1例。
877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5年,发病21例。1963至1965年,发病447例。1972至1979年,发病2838例。1980至1987年,发病72例。1993至1999年,发病9例。2000至2005年,发病3例。
877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2至1956年,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887例。1958年后,发病下降。1963年,发病5例。1972年后,基本控制,再无发病。
877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流行时间长,历年程度不一,冬、春多发病,夏、秋次之。1972至1980年,发病居诸传染病之首。1956年,发病92例,合并其他病症死34例。1957年,大流行,部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机关停止办公。1963至1965年,发病2965例。19...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