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板腔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4020220000245
专题名称: 弦板腔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75.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弦板腔新中国建立前后,县内在皮影戏演出中采用。1958年,县剧团曾获平凉地区戏剧汇演剧种(弦板腔)奖。次年10月,宁县秦剧团(由正宁、宁县两团合一)移植排演弦板腔赴省城兰州演出,获好评。《甘肃日报》以《陇原一枝花》为题,报道演出情况,并配发弦板戏《花亭相会》和《摩天岭》的剧照。1960年5月,宁县秦剧团(原正宁县剧团)组成弦板腔剧组,参加全省青年演员汇演。从1959年弦板腔移植上演,到1962年恢复正宁县剧团建制,原宁县秦剧团二队(原正宁县剧团)在演出秦腔、眉户剧的同时,先后排演大型弦板戏《三进士》、《芙奴传》,小戏《花亭相会》、《勤俭持家》等剧目,在县境及宁县一带影响很大。1963年正宁县剧团并入地区剧团后,还在农村演出过几次。1965年,县文工队成立后,以清唱形式,组织演唱如《歌唱 “廿三条 ”好》等小节目多场(次)。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