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215 / 3354
4821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写诗人与诸生告别共勉。树嘉政,厉孤节,造福黎民百姓。全诗处处流露出诗人的入世思想,语言平易质朴,感情真挚,信笔写来,娓娓动人。
4821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第113卷《东山部》。据束景南先生《朱熹佚文辑考》查证,约写于淳熙九年(1182)壬寅夏,即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巡历绍兴府属县之时。东山在浙江会稽之南,朱熹当年由闽入浙北游或赴临安,多次由水路经兰溪沿浙江...
4821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详,但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逸诗,在闽北地区传播甚广。相传,有一次朱熹去女婿黄榦家,女婿黄榦外去未归,女儿因家贫拿不出好饭菜孝敬他,只能以葱汤麦饭相待,内心感到十分惭愧。朱熹乃赋此诗以表安慰。又据查,朱熹于淳熙十年(1...
4821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长诗是朱熹于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二月所作。 他既是朱熹在武夷精舍时期的代表作,也成了他生平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的象征。朱熹以世俗平民诗人的气质,为当时死气沉沉的诗歌领域注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在宋代俗文学从里巷都市汹涌兴起的潮流冲...
4821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淳熙十年(1183)癸卯正月,已54岁的朱熹自浙东辞官归里,力辞新职。皇帝看了奏折也感到难以再起用,故差主台州崇道观。当初朱熹是抱着以身殉国之意前行的。此时方知道行退之难,只得奉祠杜门不出。海内学者深深地被朱熹的人格所折服,尊信益众。...
4821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于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与袁枢进行《易》学论战时所写。淳熙十三年春三月,朱熹将自已的《易学启蒙》一书寄给袁枢,袁枢看了之后,在河图洛书之真伪、两仪四象乾坤之含义、太极与八卦、先天与后天、象数爻名等许多问题上,与朱熹有不...
4821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是两首玄言诗,约写于晚年,具体写作年代不详。朱熹一辈子都在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着《易经》,最终写出流芳千古的宏篇巨著,但他还感到不甚满意。通过诗中语言可以看出,朱熹对《易》的研究、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该诗当为朱熹中晚年之后...
4821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四月,朱熹受命主管南京鸿庆宫。在此之前,朱熹在江西、浙江任内行其所学,大举荒政,已获显著成效,但终不为朝廷所用,却被遣送奉祠,心中未免嗟叹,且鸿庆宫地在河南商丘,早已沦为金人所有。中原收复无期,不禁忧从中来,...
4821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为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三月所作。是年正月,朝廷降诏,命朱熹先速入京(临安)奏事,然后赴江西提刑任。五月,王淮被罢去宰相之职。皇帝认为王淮庇佑唐仲友,“为道学之禁,毒痛善类,论者讥之罢相”,都是因为打击朱熹之故。友人劝他千万不...
4822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为朱熹于淳熙十六年(1189)已酉在武夷精舍讲学著述时所作。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淳熙十四年六月初七日,朱熹曾奉诏入都“班引殿对”,蒙皇上“慰劳甚渥”。十五年五月,又曾入都奏事,朱熹都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希望得到皇帝的采纳...
4822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绍熙三年(1192)壬子初,朱熹已迁至考亭。此时他因在漳州行经界法受挫,其长子塾又于上年卒于婺州,故心情十分忧郁。但此时朝中道学与反道学两种势力在调和宋孝宗与光宗父子两宫问题上取得暂时妥协,支持道学的赵汝愚进登宰辅已指日可待,一度因反...
4822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熙五年(1194)甲寅夏秋之交,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七。是年朱熹已65岁,受命出任长沙太守。回忆起乾道三年(1167)为拜访学友求证学理访张拭,曾登览了临江的阁皂山和玉笥山名胜,二十七年后他又重游旧地,已是物迁入非。当年...
4822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甲寅八月所写,亦即朱熹出任长沙太守之际,原载于《隆庆临江府志》卷三《疆域》。当时朱熹利用官余之机,先后游览了阁皂山、玉笥山。朱熹曾为自己在南康任上与玉笥山南北对望却不能一至而惋惜,他在送一名玉筒李道士...
4822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甲寅九月下旬所写,《朱文公文集》无载。正当朱熹奉命入朝任“帝王师”时,一路接连听到朝中的坏消息,新皇赵扩昏庸专断,辛弃疾于七月二十日被右正言黄艾劾罢归上饶,内侍近习韩侂胄进谗挑拨,左相留正竟以内批出判...
4822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按其诗意及原集编排次序分析,当为晚年寓居建阳考亭时所写。绍熙五年(1194)甲寅,朱熹65岁,十一月,他再次向朝廷辞去江陵府之职,回到了考亭。坎坷的仕途已经磨尽了朱熹的棱角,他也厌倦了互相倾轧的官场,对时局朝政已经完全失望,惟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