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23 条 1160 / 1335
17386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莲都群众上山砍树,腰插纸马,到达目的地后,将纸马用石压在树旁,以祭山神。砍树时忌说话。大批伐树时,要在山上用巨石三块,下放两块,上横放一块,在巨石前祭山神,然后砍树。如砍伐时间较长,每月初一、十五两天,还要用三牲祭山神。
17387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本区各山村普遍订有山林禁例,历代禁行,已相沿成俗。各地禁例繁简不一,但主要内容大致相同。村口树木,有关村庄风水,人人有责保护,任何人不能砍伐。坟头树和寺庙前后的林木,一律禁砍。村庄前后山岗和高阜上的树木不许砍伐。房前屋后树木虽属个人,但一般...
17388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母牛产仔三日,要为小牛做“三朝”,做“三朝”时用大钵麻糍祭牛大王。祭祀时有抢麻糍的习俗,群孩抢了麻糍后,边食边散,但不能把抢去的麻糍带回家。俗传牛大王很欢喜牧童闹腾,牧童越闹腾,牛大王越欢喜,也越原为牧童看管耕牛。
17389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猪是农家宝。养猪先过捉猪(售猪崽)关。莲都农家捉猪有一套发彩习俗。饲养母猪的人家,当猪崽断奶后,即择日捉猪。捉猪日,主家供一餐中饭请捉猪客,称“捉猪饭”。吃捉猪饭要快嚼快咽,一口气吃光,以此喻小猪吃口好,长肉快。于是饭桌上犹如吃饭比赛,大家...
17390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俗话说“鸡屁股是小银行”。养鸡是农家一项重要副业,而鸡蛋也是通常的民俗用物。 莲都农家每到除夕,主妇将洗碗布捏成一团,放在灶头,将瓜瓢盖在上面,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咯咯”的声音,模拟母鸡孵蛋,寓意来春鸡娘早孵、早养。
17391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莲都农民称自家母鸡孵养的鸡叫“主家鸡”。由于小鸡有母鸡带领,易养且生长较快,莲都农村多以养主家鸡为主。
17392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母鸡孵化时,先要用煤油灯光验查,选受精蛋作为种蛋。种蛋经母鸡孵三日或七日后,同样用灯光检查,剔除部分无用的种蛋,被剔出的蛋俗称三日照和 七日照。
17393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小鸡的一种。旧时,火焙鸡都由缙云孵坊孵化后挑到莲都出售,农村如主家鸡数量不足,即以火焙鸡补充。城镇居民购买火焙鸡喂养较多。
17394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夜深无人时,将纸马(冥纸)倒贴在门口,以为可避免家禽染上瘟疫。
17395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旧时建坟有木制山插,上有丹朱符箓,可定关煞(即定土、定神)。家中禽畜患有瘟疫,俗以为神鬼所使,在夜深人静时分,到坟后用左手反手拔回山插,偷偷地插在禽畜栏旁,认为可驱神鬼,以保禽畜安宁。
17396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旧时禽畜患病,将洗涤马桶的扫把或刷子倒置在畜栏、禽笼之旁,认为能驱除神鬼,给禽畜免除瘟疫。
17397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如发现附近村庄禽畜瘟疫有蔓延之势,莲都农村有逃瘟的习俗。将鸡鸭关在楼上,或关在冷僻处,若遇牛疫,牵牛避于山上,或将牛牵到远处村庄;遇猪瘟,则将猪单独关养在灰铺等处,以防传染。
17398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猪牛患病,莲都农村有到土地庙、本境庙、太保庙等处求神许愿的习俗。猪牛病好后要到庙宇还愿,点香烛供三牲,也有在太保出巡时,牵牛挂红跟随还愿。
17399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莲都农村认为牛栏有牛栏土地,猪栏有猪栏土地。每年年节,都有祭谢猪牛栏土地的习俗,感谢土地神的保佑,使所养的耕牛和猪平安健壮。
17400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 类型: 民俗
以房间、中堂、楼上为蚕室。养蚕前,将蚕室打扫洁净,并在地面撒石灰以防潮、消毒。蚕室禁忌吸烟,忌点油灯(通常以烛台代替油灯),忌酒气,刚喝过酒的人禁止入蚕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