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24 条 1336 / 1342
20026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遗址
马山头新石器遗址 马山头(又称麻石头)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位于平罗县陶乐镇东6公里的沙漠中。该遗址地面有带压纹和上黑彩的红土彩陶片及饰物,有用人工直接打击加工的尖状物、端刮器、石核,有锈蚀的铁器碎片等。发现灰烬坑多处,其中有烧窖垃圾...
20027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黑石峁岩画 位于大武口西北10余公里。在山峁顶端发现60余幅岩画,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内容有放牧、群鹿、双人舞、狼、狗等图形。岩画主要采用敲凿的方法,也有凿刻的,个别的采用划刻法。
20028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归德沟岩画位于大武口西南10余公里,南距韭菜沟1公里。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山坡的岩层上,南北绵延约1公里,共有岩画58幅。主要内容有马、狗、羊等,还有人物骑马出牧图和野鹿。岩画使用凿刻法。在岩画中有一些题记,如“大喜大吉”“天坤有神地下人”等...
20029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白芨沟岩画 位于白芨沟西口平罗县崇岗镇杏花村南1公里处,相距汝箕沟10公里。它是贺兰山岩画中唯一的一处彩绘岩画,采用了南方岩画的涂绘方式。岩画以红色涂绘,计有37组100余幅。人物图像有征战的乘骑者和狩猎的猎人,动物形象有北山羊、蛇、狗等,...
20030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大西风沟岩画 位于平罗与贺兰两县交界处。距沟口约15公里处有西夏皇城遗址。岩画分布于沟谷两岸的石崖断壁上,绵延10公里,向阳坡的岩画数量较多,岩画分布于沟口、马场、东沟门子一带,内容主要是人面像、人物和动物等,闻名于世的野牛岩画就位于大西风...
20031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韭菜沟岩画突出的特点是有虎的造型,且体态强健,身上饰有条纹状,为双勾刻线,另外有塔的造型。
20032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遗址
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上的荒漠草原中。这里属于贺兰山洪积倾斜平原,地势较平缓,有冲沟分布,沟谷出口处有砾石堆积,植被稀疏,风蚀强烈。岩画凿刻在乱石丛中,或布于山沟两侧的岩石上,岩画画面较小。这类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大...
20033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麦如井岩画是石嘴山市最北端的一个岩画点,位于惠农区西10公里处,岩画刻制在黑色岩石上,岩画分布不均,朝向多数面南。其画面较小,多为个体图案,组合图案少。内容以动物居多,有马、北山羊、岩羊、野牛、狗、鹰等,也有少量人物和植物、符号图案。凿刻方...
20034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翻石沟岩画 位于麦如井南侧3.5公里处,这里沟谷深邃,乱石广布。岩画分布相对集中而又杂乱无章,画面朝南居多。个体画面较多,组合图案较少,内容有北山羊、岩羊、羚羊、马、牦牛、狗等动物。制作方法用敲凿和刻划两种,以敲凿为主。
20035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大树林沟岩画 位于大武口区西北约25公里,翻石沟南侧1.4公里处。岩画分布范围,北到贺兰山正义关口,南到贺兰山红果子的明代长城,南北延伸5000米。这批岩画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沟口外的乱石丛中,估计约有千幅以上,刻画的主要...
20036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小树林沟岩画 位于大树林沟南侧500米处,处于一狭窄的山谷中,岩画数量较少,内容有北山羊、岩羊和马等动物图案,尚有围猎图、猎人系有尾饰。岩画的凿刻方法与大树林沟岩画相似。
20037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其他
红果子沟岩画 红果子沟位于惠农区西南10公里处,沟内有小片灌木,岩画分布于沟北侧的洪积扇上,数量较少,呈稀疏状,内容与树林沟岩画相似。
20038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遗址
蒙恬收复河南地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着手建立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一是“城河上以为塞”,从榆中至河东沿黄河修建34(一作44)座县城临河,宁夏平原历史上第一座县城富平县亦在其中。二是沿黄河内侧“筑亭障以御戎人”。宁夏境内395公里...
20039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文学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愿》是诗人李峤所作的诗。
20040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文学
《古剑篇》是诗人郭元振所作的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