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的第一座城池——塞外浑怀障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5020220000818
作品名称: 石嘴山的第一座城池——塞外浑怀障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95.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77
主题词: 城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蒙恬收复河南地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着手建立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一是“城河上以为塞”,从榆中至河东沿黄河修建34(一作44)座县城临河,宁夏平原历史上第一座县城富平县亦在其中。二是沿黄河内侧“筑亭障以御戎人”。宁夏境内395公里黄河,只有两个障,一个叫神泉障,位置在今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以西;另一个就是塞外浑怀障,在今石嘴山市辖境内。塞外浑怀障的防线近200公里,其驻军人数当在数千人之上。按行政区划,塞外浑怀障在富平县境内。秦朝的富平县(治今吴忠利通区境内)辖区很广,包含了今天宁夏的整个黄河自流灌溉区,其南境至中卫市,北境至石嘴山市河东陶乐灌区。 秦汉之际的“障”,就是在边境险要之处所筑的城池。因此,塞外浑怀障是石嘴山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已有2210多年历史。对其具体位置,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有准确方位:“河水又北迳廉县故城东。河水又东北与枝津合。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障西。”汉代的廉县遗址尚存,在今平罗县下庙乡暖泉三队。由此向东北的黄河东岸,就是塞外浑怀障,约在今平罗县陶乐镇西南。为什么取名“塞外浑怀障”?“塞外”二字好理解,就是长城以北;“浑怀”又是什么意思?对此,史学界尚无定论。西汉又将这个要塞加以修缮、扩大,并成为“浑怀都尉”的驻地。我国的古籍名著,有很多都记载了这座城池。如《汉书·地理志》载:“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又如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其城本蒙恬所筑,古谓之浑怀障,即浑怀所理道。”从这两部权威著作看,在西汉时,“浑怀”可能是一个军事长官的官衔。而“都尉”一职,级别与郡守同。现今在原陶乐县境内发现两处汉墓群,其中兵沟汉墓在今平罗县陶乐镇南50公里,因地处黄河东岸,很多墓穴已被黄河冲毁,现存墓穴数十座。这些墓葬,规格比较高,都有砖砌的墓道、墓穴,所葬之人,不是官员就是富人。一个朝代、一个地方,能有如此多的官员和富户,从侧面印证了秦汉时期塞外浑怀障的存在和地位。当时的黄河东岸,可耕的土地不少。两千多年来,河道东移,冲毁城池,所以再也找不到塞外浑怀障的遗址。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