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42 条 6 / 1337
76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天台山为越国的祭天之台,即祭天坛。古时候天子祭祀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国亦模仿天子而祭祀境内之名山大川。《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 乃行第一术,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祭陵山于会稽,祀水泽于江州。事鬼神一年,国不...
77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两汉时期盛行的民间传闻、人物、事迹,都与巫、道有关,当为道家的悉心寄托,是台州当时的民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充分反映。可见,台州民间道学兴起很早,道家借助台州各地幽秀神奇的山水风光,把道学和迷信融于一体。刘阮传说便是典型的一例。
78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魏晋南北朝的天台山是第一个三教融合的历史时期,最早描写天台山的是晋章安令孙绰,最早打通天台山与外界交通的是谢灵运,陶弘景在这里修道,昙猷在这里学佛。
79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游天台山赋》撩开了天台山的神秘面纱,使天台山名扬天下,也由此从舆论上奠定了天台山风景名胜的特色即“佛国仙山,山水神秀”。孙绰赋中,儒道释并驾齐驱,充分体现了三教合一。
80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东晋僧昙猷最早来天台山结茅修炼,在天台山的灵异事迹颇多。梁慧皎的《高僧传》记载东晋高僧昙猷居天台山时度石桥与神僧晤面于石室的传说,是中国汉地关于五百罗汉的最早传说。
81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人。自幼好学,家贫,无力就学,乡中有学舍,欢于舍壁后倚听。八岁时,即诵《孝经》、《论语》等。及长,笃志于学。母亡,据称水浆不入口者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年二十就隐居在天台山。于天台山聚徒开馆,受业...
82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陈、隋之际,高僧智!入天台山创立了法华宗,因宗《法华经》而名,因在天台山,故亦名天台宗。智者大师在天台建有十二道场,使佛教大播,影响深远。
83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从智顗的宗教实践来看,天台宗的创立成功完全是南北融合、中外贯通、儒道释和合的结果,也是吸收、创新、发展的成果。智顗分析甄别研究了印度的宗教理论,结合南北朝时期宗教的实际状况,和合儒道释三教,和合南北江淮平原和天台山区世族文化,和合南北佛教之...
84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天台山远离隋的京城,处于东海一隅,且风景秀丽,神仙窟宅,充满神奇神秘,令人遐想宏思,被誉为海上仙山之一。吴赤乌年间,天台山就有道观、寺庙,就有高僧大德隐居修禅学道,还是五百罗汉的道场,在东晋时期就是儒释道共生共荣的地方,是理想的研习修炼悟道...
85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智顗立志学佛,是他家庭遭际的小环境与社会朝代更替的大环境两方面结合产生的。北周的灭佛,严重影响了他的思想,后至金陵弘法。本以为金陵是个理想地方,但是随北周大批僧人过江, 鱼龙混杂,使金陵僧众情况复杂,他进行认真反省后,选择了远离金陵的天台山...
86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智顗进入天台山,带着北方氏族(北方战乱本身导致许多氏族南迁)的思想理念,从地理环境来说,兼容北方南方仕宦之风、南北的风土人情,博采北方禅佛的思维方式和慧文、慧思的修行方法等,把北禅之长与南禅之长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把北方佛学重禅定与南方佛学重...
87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智〓在继承慧思禅学理论的同时,也把慧思禅学中吸收和融合古代中、印两国的神仙思想继承下来,“还进一步将道教的丹田说、炼气法等当作止观、安心的一种方法。北魏时期佛、道在思想上的互相渗透为隋唐以后两教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依据”。“智!的天台隐居,完...
88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智顗出身仕宦世家,儒家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深深烙在智者大师的脑海里。在天台山隐居期间初步完成了理论创建之后,出山去金陵,就是欲以佛教理论来拯救陈王朝。结果不到四年,隋军就攻陷金陵,陈后主被俘。又一次经历了家国破亡的悲...
89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隋唐时期,是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和合最繁荣时期。就佛教而言,天台宗完成了创宗立教,国清寺成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道家则以司马承祯为首,创建了浙东仙派;大批唐代骚人墨客来天台山游览,并写下很多诗文以颂扬之;本土人物开始见诸史籍,如著名画家钟隐。
90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国清寺建成和禅宗的兴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