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1155 / 1345
17311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多为主室改建或坍毁后遗留下来的门道部门,不开龛,壁画内容主要为千佛。有的类似方形窟,只是面积很小,最小的仅能坐下1个人。小型窟共有5个,谷西区1个,即第21窟;谷内区4个,即第120、183、185、187窟。多为纵券顶,仅第183窟为穹窿...
17312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窟形不规则,不甚大,大多有烟熏的痕迹,共4个,其中横券顶3个,即第65、66、127窟;纵券顶1个,即第71窟。
17313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坍毁严重而无法辨认的,共有7个,即第44、45、50、109、112、169、170窟。
17314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亦狭克沟东部崖壁有5个窟,均无编号。另有洞窟遗址3处,一处在第9~10窟间,一处在第174~175窟间,一处在第215~216窟。
17315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1989年,在谷西区发掘出10个窟,在第50窟至第56窟之间,不规则分布,编号为89-1至89-10。面积较小,与异形窟相似,均已残破不堪。有的凿龛,有的砌灶,个别的有壁画。
17316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释迦牟尼的形象在石窟壁画上居主要地位。僧侣们根据佛教教义,分别于石窟四壁及顶部绘出大大小小、不同场面、动作各异的佛像,特别是用于礼佛、讲经的中心柱形窟内,正壁佛龛上方,门楣上方,券顶两侧,前后室立壁及中心塔柱四周,皆有佛像。 释氏佛像多为说...
17317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说法图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为数众多,凡有壁画的中心柱窟都有说法图,有些方形窟中亦有。大多绘在主室正壁及左右两壁。一般为:中间是佛说法,两旁及两旁下方为闻法菩萨、闻法四众及供养人、动物等其他听法者。主要有5种类型: (1)整幅画有严格的章法,规...
17318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克孜尔石窟有22个窟存有涅槃图。一般都场面宏大,包括“诸天供养图”、“举哀图”、“火化图”、“争分舍利图”等诸图组成。由于洞窟建造时期的不同,内容、形成和布局略有差异。 早期洞窟中的涅槃图仅为佛传故事画中的一个情节,其后逐渐成为后室的主题,...
17319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多在晚斯壁画中出现,主要有弥勒菩萨像,绘于许多洞窟中主室门内上方。菩萨像大都面作女相,遵循“非男非女”之交相原则,其面部常常画出蝌蚪形小髭。上身赤裸,有帔巾,肤色润泽、洁白,戴项饰、璎珞、臂钏。第38窟门壁上有一幅弥勒菩萨说法图:弥勒菩萨头...
17320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大多绘于后室或菱形格内,聚集在“举哀图”和“说法图”中。第47窟后室左壁的举哀比丘像,现残存3身,均为袒右臂,着长袍,赤脚,作举哀状。第69窟后室左壁绘有一光头比丘像,现残存上半身。第163窟后室亦绘有比丘像。第175窟右甬道左壁绘有一组比...
17321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壁画中也有较多出现。第193窟门壁左方绘一护法天王,保存较为完整。天王头戴宝冠,长发垂项,后有项光,身披盔甲,十分威武。第224窟前室门壁左方也绘有一护法天王,天王头戴宝冠,项挂宝绳,双手按叉于腰间,姿态勇猛。
17322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有两种形象:第69窟左壁绘的一身金刚力士像,束发戴冠,头后有项光,上身穿短衣,下身着裙,手上托着金刚杵;后室右壁另一身金刚力士像也是束发戴冠,头后有项光,上身赤露,下身着裙裤,两手交叉于胸,旁有一金刚杵。第163窟中心柱正面佛龛旁壁间绘一身...
17323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新1窟后室窟顶绘有一组散花飞天。她们束发戴冠,头上有项光,上身裸露,下身穿裙,胸挂珠串、璎珞,腕佩金钏、玉环,飘动的头巾、腰带和天带,显示着飞行之态;她们一手托花盘,一手作散花状。
17324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第8窟主室前壁绘有一身怀抱琵琶的飞天像。第69窟后室窟顶绘有一组飞天像,其中有怀抱琵琶的飞天像,只是动态不甚明显,飞行感觉靠飘舞的天带来衬托。
17325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第76窟主室穹窿顶壁面有16条扇面,每扇面各画一身向下飞翔的手持彩链的天人,天人裸体,有项光,身佩天带,手舞彩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