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像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549
作品名称: 菩萨像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20.pdf
分类: 艺术
分类号: K879.41
主题词: 壁画-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多在晚斯壁画中出现,主要有弥勒菩萨像,绘于许多洞窟中主室门内上方。菩萨像大都面作女相,遵循“非男非女”之交相原则,其面部常常画出蝌蚪形小髭。上身赤裸,有帔巾,肤色润泽、洁白,戴项饰、璎珞、臂钏。第38窟门壁上有一幅弥勒菩萨说法图:弥勒菩萨头戴天冠,赤裸上身,坐于方座,为“瑜伽座”;背后有项光、身光;项部饰以珠圈;胸部饰以宝带、璎珞;手部饰以金钏、玉镯,手作“转法轮印”;两旁画有思惟菩萨、思定菩萨、亲近菩萨等,也都是一身珠光宝气。第69窟右甬道右壁绘有4身供养菩萨,他们赤露上身,眉毛高挑,眼大珠黑,唇上留须。有的手中托花血,有的持宝环,有的执花绳,有的则侧脸望佛。第171窟门壁上亦绘有一幅弥勒说法图,其装饰与第38窟的弥勒菩萨相似,周围是闻法菩萨。第205窟左、右壁绘的佛说法图中,残存有几身闻法菩萨,他们圆脸丰颐,张嘴微笑,披珍挂珠,似闻法后的欢喜之状。第207窟右壁绘有几身供养菩萨像,虽毁坏难辨,仍依稀可见一身的珠光宝气,且唇上有须。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