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0738 条
2022年
50738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1330条
基础文献
89条
析出资源
3800条
人物
2029条
机构
228条
事件
617条
地名
816条
专题
1244条
作品
2301条
实物
206条

颗粒列表

共 50738 条 3373 / 338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50581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4:10,200-00:15:52,500
明德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实就是后天的气质之性。因为我们人虽然先天就带来了这个天命之性和这个明德,但是一般人,就相当于这个《礼记,学记》篇当中所讲的,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如果不通过后天的学习,后天的体认体悟,哪里会晓得我们原来都有一...
50582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5:52,500-00:17:07,500
什么是习性,通过后天的种种的习惯,而不断的形成的一种的性,一种性格叫做习性,你比如说人生下来都是天命之性,本来好好的,后来北方的人喜欢吃咸的,那么就产生了这么一种习性,这么一种气质。
50583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7:07,500-00:19:09,900
我们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从这个明德与习性这两方面,为大家层层的展开这个人的身心生命,而明明德的这个明是指,自觉开显与彰明,是人生主体的自觉意,人要自觉的明明德,自觉彰显这个明德,我们人有很多的习性,有好的习性,也有坏的习性,但是很多人会被...
50584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6,300-00:02:26,000
《孟子》中讲: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大体,什么叫做小体,大体就是指自己内在的道德心灵,一个人能够遵从自己道德心灵,良知而活,能够成为大人君子,而一个人从其小体,小体就是自己的身体的官能感受,自己要看五颜六色的颜色...
50585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2:26,000-00:04:46,600
我认为明明德的这个天人关系,是实有而又超越,超越而又实有的,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明德的实有,是因为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儒者,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心田夯下一个道德的根基,我们才能够堂堂正正的,像孔老夫子所讲的坦荡荡,这个就是我对于这个明明德以及...
50586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4:46,600-00:07:35,200
大家已经知道,人生的真正的这个主体,就是先天的天命之性,这个明德,至善无恶,纯粹光明,而主体的基础什么,让这个主体存在,就是后天的气质之性,习气、,习性,但是我们很多人生活在这个习性和习气当中,很多人没有这么一种超越的意识,超越现实的固有的...
50587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7:35,200-00:09:38,900
什么是慎独,有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我们先来看亲民,这个亲民便是通过道德实践的诚意慎独功夫来修身,将这个慎独落实到哪里呢,落实到齐家治国当中。有人说修身就是修身,与齐家治国有什么关系,如果持有这种论调的人就是有体无用,真正的修身,真正的这个人,...
50588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9:38,900-00:11:38,900
阳明先生说,此心光明,此心光明是阳明五十七岁,在江西青龙铺码头,弟子周积问阳明还有何遗言,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那么这里我就有一个深沉的思考,我请问,这个此心光明是人生最后的终点,还是每一个当下所要坚守的底线,这就是一个思维转化的这么一...
50589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1:38,900-00:14:26,300
孔子说,绘事而后素,什么意思,一个洁净纯白的纱布摆在这里,没有一点污垢。我们才能够在这上边进行素描,进行书画。而但凡这个纸张有一点点的污点和这个残垢的话,肮脏的话,那么就画不了。
50590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4:26,300-00:17:52,100
我个人的一个看法,以明明德,明明德亲民,以至善为基础,那什么叫做至善呢?至善,其实就是天命之性,明德的本质,天命之性,你告诉我,他是人的本来面目,他是至善无恶的,他到底怎么至善无恶呢,我给他的这个规定是不沾带任何善恶,是衡量一切善恶的标准与...
50591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7:52,100-00:19:07,000
阳明后学有一个人叫做罗近溪,他就说这个什么是良知,良知其实就是赤子之心,那转换到这里,什么是至善呢,至善就是赤子之心,是超越之善,与止于至善相互印证的道德实践,指向就是平天下,为什么止于至善,印证的指向是平天下,天下太平,按孔子的话来讲,就...
50592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6,300-00:02:20,700
我们一个终极的理想是平天下,换句话来说,我们为什么要以止于至善为基础,因为我们通过当下的明明德和亲民就是为了,让这个至善涵盖我们的现实的人生,是有这么一个内在的这么个逻辑进行产生的,所以明明德以亲民,明明德亲民,是以至善为实践的基础而去明明...
50593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2:20,700-00:04:25,400
《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治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修其身在,正其心,正其心在诚其意,然后一直到致知格物,再从致知格物再反过,头来到这个齐家治国,这难道不就是明明德亲民,亲民在明明德吗,最终我们的理想和这个最终的实现...
50594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4:25,400-00:07:00,400
我认为这个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就是三纲落实于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的次第,因为这个儒学是个身心之学,身心之学怎么,落实到回归到我们的心性修养当中,身心当中,靠这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在中国古代的禅宗,什么叫做禅,解释出来就是静和虑,静虑,所以...
50595
知识出处: 王童、王少柱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7:00,400-00:08:47,600
张载把这个尊德性与道问学说得很透彻,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道德和学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张载曾经一再的强调,人如果不穷理如梦过一生,人如果不向外穷究事物之理,不明白宇宙天地自然之道,我们的人生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浑浑噩不知其所以然。有人乍听这句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