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395 条
2023年
239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395 条
专题知识
1287条
交通
17条
区域
70条
医疗
13条
印章
1条
基础设施
41条
姓氏
44条
数据统计
78条
景区
329条
民俗文化
304条
物产
205条
神话、宗教
6条
颗粒列表
共 2395 条
121
/
16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801
黎族叮咚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叮咚琴”也是一种构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乐器了,它由两根木棍组成,每根长五尺,大三寸许,一根是“叮”音,另一根是“咚”音,用藤条将“叮棍”吊在上面,另一根是“咚”棍吊在下面,两支棍子相距四寸上下,用两根木棒敲打就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其声激越...
1802
黎族口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口弓黎语叫“改”,这种乐器不大,长仅四寸,宽四分,扁梯形,主要用竹片和铜片制成,中间放一寸许长的活片针,吹奏时左手将口弓放在口腔前、利用口腔吐气、吸气的技巧,用右手拇指摆动弓头,即可奏出12356五个音阶,利用这五个音阶的变化,就可以奏出优...
1803
黎族鼻箫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鼻箫”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黎族民间乐器,黎语叫“巡”,是用黎山山上的细小藤竹制做的,长二尺半左右,箫管上开四个小孔:箫头边缘开一个小孔,离箫头十五公分处再开一个孔,箫尾底面竹节处通一个音孔,离箫尾六公分处开一个音孔。这四个孔,一个是吹孔,三...
1804
黎族唎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唎咧”更是黎族民间特有的一种乐器。黎山上的山竹尾竿,是制作这种乐器的原材料。黎家专挑山竹尾竿,按一寸一节,以小管套大管,节节相套的方式,制做出头小尾大,长七寸左右的乐器,其吹音管头如玉米粒大小,尾管却大如拇指,每一节上开一个音孔,吹奏音谐...
1805
黎族口技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口技”是黎民间吹奏方面的一大绝招。主要以吹树叶和吹口哨见长。吹树叶一般有两种吹法,一种随便在山路边拾取合适的树叶。然后用手按在下唇边,利用上下唇的张合吐气吹奏,就能吹奏出一曲曲极为优美和动听的歌曲。另一种吹奏方法是,把树叶片挟在两个大拇指...
1806
黎族竹笛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竹笛”是黎寨里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乐器。竹笛有长有短,长的达二市尺,短的也差不多一市尺半。上面刻下几个音孔,靠吹奏者的左右手指按放音孔而吹奏出声音。竹笛音量大,吹的曲调欢快豪放。其音调的高低与竹管的粗细和长短有关,黎族民间乐手可根据不同的需...
1807
黎族唢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唢呐”是黎寨乐队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八音队”即以民间的小锣、小鼓、二胡、秦琴、竹笛、铜铃、钹、唢呐等组成的乐队中最主要的乐器。这种乐器据说从明代才从汉族传进。但是,黎族民间却非常喜欢用这种乐器来吹奏喜曲和哀乐。如结婚曲、却显得欢快跳跃,...
1808
黎族黎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鼓”,这是黎族的土特产。他们从山上伐下大木,然后用火烧成中空状,再将鹿皮蒙上,捧击发出咚咚的响声,是黎族所有打击乐中最大的一种,其鼓声常常可传几公里以外,特别是庆丰年,入新屋或举行宗教仪式时,鼓声振天动地,众人击鼓精神大振。至今留传下来...
1809
黎族民间体育打狗归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打狗归坡”,是流行于三亚市一带黎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一般在早造、或晚造收割后进行,黎族男女在刚收割后不久的田野里摆开阵势,气氛非常热烈。也不知从那一年代开始,黎胞们制作了形状象“L”也象阿拉伯数字“7”的形状的木棍,和用椰子叶编织成...
1810
黎族民间体育串藤圈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串藤圈”,黎话叫“盖冽”,这种活动也是很有风趣的。这项活动是从古代黎族同胞用长飞镖打猎而衍生出来的。具体比赛方法是:一人将直径约60厘米的藤圈从远处滚过来,参赛者在另一端就拿着标枪或栓着麻绳的木块向藤圈投掷过去,击中者为优胜。
1811
黎族民间体育荡秋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文化溯源
|
类型:
民俗文化
“荡秋千”,黎族的秋千绳,不是钢绳,也不是麻绳,而是从深山老林里取回来的古老而又耐用的老山藤。秋千挂在参天大树的树杈上,男女青年争相荡,看谁荡得快,瞧谁荡得高,欢声笑语常常伴随着山风,迴荡在山谷间。
1812
钟芳墓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鳌山集
|
类型:
专题知识
钟芳墓园坐落于琼山苍原(今海口市东山镇)境内。兄钟甦、弟钟瑛早逝。生母彭氏。长男钟允谦,嘉靖八年(1535)进士,官至莱州知府、福州知府。次子钟允直,举人,未仕而卒。钟芳墓园宏大,毁于20世纪60年代,碑石翁仲俱失。
1813
苗族生活习俗流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鳌山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流徙是苗族的生活习俗。谷子晒干了,或呼群而去,或拔寨而走,或以血亲为伍分而散居。苗人在深山里流徙的路程、范围不定,近则十里,远则几十里、几百里,有“东边来的东边去,西边来的西边去”之规。一旦流徙上路,击皮鼓、敲铜锣、鸣猎枪,且舞且歌,亦悲亦...
1814
苗族婚俗入赘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鳌山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入赘是海南尤其是崖州地区苗族古婚俗的一大异俗。男女青年恋爱成熟后,由父母作主成婚,实行入赘婚,即男到女家一起生活,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五载。如女方以婿继嗣或男方无力定聘,男子入赘的时日会更长。入赘男子在女子家里为了博得女子父母的欢心,减短...
1815
三亚市鹿回头景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情
|
类型:
景区
鹿回头岭是位于三亚市区东南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它的东南是著名的天然海水浴场大东海、小东海海湾。这里碧波荡漾,海滩平缓,是得天独厚的冬泳场所。在鹿回头山顶鸟瞰,可观赏三亚市的城景、海景与河景;在鹿回头宾馆,可享受海湾碧波之荡漾、椰林之幽静、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