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556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1402 条
2023年
15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556 条
专题知识
22条
其他
493条
动物
117条
区域
1条
土地资源
100条
姓氏
4条
工业产品
60条
建筑
2条
景区
111条
植物
193条
正文
2条
民俗
164条
民俗文化
16条
水果
26条
渔业资源
19条
疾病
49条
矿产
27条
美食
1条
艺术
18条
1条
蔬菜
1条
货物
2条

颗粒列表

共 1556 条 53 / 10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8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55年,全县有16把,木制框架,下端装一个钉上竹钉或铁片的滚轮,操作时推动滚轮前进,因不能精耕细作,没有推广。 1970~1972年,使用过木制匙型中耕器,工效虽高,但不能达到精耕细作的要求,1973年停止使用。
78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木质,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插秧时,用于盛肥料蘸秧根。中耕时,用于盛肥料塞稻兜。实行合理密植后停止使用。
78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0年,引进转盘式和转转式施肥机两种,虽有利于保持肥效,但比撒肥费工,1982年停用。
78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传统收割工具是镰刀,沿用至今。收割机械始自1958年,县机器厂制造手动收割机1万台,因质量低劣,不久被废弃。1974年引进机动收割机3台,但不适宜在县内使用。1978年,县拖拉机站与仙阳公社农业机械厂制造出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清扬一次完...
78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连枷,俗称栏杆槌。槌长60厘米左右。用能旋转的环轴,装在2米许的长木(竹)柄上,用于豆类脱粒。
78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用竹篾编成,用于手工簸扬谷物,清除稗谷、杂物。
78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圆形,用竹篾编成网状,网眼的粗细有不同的用途,分为谷筛、米筛、笼筛,均属传统工具,至今仍沿用。
78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又称风扇,用于清除谷物中的灰糠及尘土等,沿用至今。
78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竹篾编成,一般长4米,宽2.5米。1956年秋,曙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建成全县第一个面积为800平方米水泥晒谷坪,其后逐步推广,农村大多仍用谷席。
79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1年,引进广东产的堆放式简易谷物烘干机及广西产常温风干堆放仓各1台,因需耗用燃料,晴天又不需使用,故未推广。
79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浦城以水稻为传统粮食作物。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的《建宁府志》称浦城为当时闽北粮食主要产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浦城共有18个水稻品种。民国25年(1936),水稻种植面积618000亩,稻谷产量76890.85吨,亩产124...
79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利用冬闲田种植,一般年份全县种植5000~10000亩。抗日战争期间,最多年份为民国28年,种植3.77万亩,亩产50公斤。此后农民认为小麦吸肥多,会影响后茬水稻产量,种植面积又逐渐减少。1949年种植6665亩,产量237吨。在农业合作化...
79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利用冬闲田种植,一般年份全县1000亩左右。民国28年种1746亩。1953年种4574亩,产量144吨,亩产31.5公斤。1962年种7258亩,产量194吨,亩产26.7公斤。此后逐渐减少。1981~1983年,一亩未种。1984年种3...
79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又称花麦,利用山地零星种植。约宋元间传入浦城。品种有花麦、苦麦两种。荒年种植较多,一般年份种得少。
79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又称元麦,俗称米麦。约于清代中叶从江西传入浦城,主要分布在与江西广丰毗邻的山村山地,零星种植,作为麦酱原料或绿肥。 品种有六棱米麦、叉芒、米麦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