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传说、奇闻
13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72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66
后溪中、西部片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区域
后溪中、西部片区:此处靠近洪山、大帽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毗邻东溪、红旗水库,石牛溪横贯其间,水资源丰富,规划作为村民住宅区。
1067
正心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境内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的旧民居,多为传统的“正心厝”,俗称“大张厝”,一般是五间厢、七间厢、九间厢,也有十一间厢,其中九间厢较常见。厝前建一大埕,铺上地板砖或三合土。大埕前有大门和围墙,围墙高1.5米,围墙门建在左侧。有些“正心厝,还建有...
1068
四目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50年后,农民单家独户兴建住宅,多为“四目房”,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占地少,通风和采光程度高。正中是大厅,厅宽4.2至4.7米,两侧为卧室。“四目房”通常是三间厢、五间厢,七间厢较少。三间厢式的四目房,卧室门朝大厅;五间厢式,常加“小厅...
1069
改良式套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80年后,境内部分村民建私宅,采用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改良式套房。此类民宅,其特点是具有城镇套房的结构模式,又保持古民宅的传统特色。其优点是,占地少、结构紧凑,居住房间多,通风和采光条件良好,楼梯、厨房、卫生间、阳台齐全,布局合理。此类民宅...
1070
集体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境内尚有集体厝三处,分别座落在下底寨、后溪和顶磨头,均系1958年公社化时期,由村落或家族集体筹资,集体兴建。建成后,按家庭投资金额和人口数量统筹分配1-3间,产权归住户所有。这种集体厝,均为连排式楼房,房间数量至少在12间以上,属土木双层...
1071
后溪阮氏肇基祖哲公祖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阮哲自阮庄迁居后溪后,与妻蔡氏居住在今堂厝,该厝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永乐年间,阮哲公陆续生下麟、鸑、鷟、旺、相五子。明正统年间,阮哲已择好福址,准备另建新居。正统十一年(1446年)哲公被郡守推荐,赴京入国子监充贡。临行前,交...
1072
新发祖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万历年间,新发算公兴建的五间厢双座正心厝祖居,坐北向南,保存完好,今仍有1户2人在此居住。
1073
新庯祖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新庯祖厝系九间厢双座正心厝,座落在柳山西侧,坐北向南,兴建于清道光初年,至今已有190年。鼎盛时期,住有30多户150余人。2010年底,该祖厝仍保存完整,住户仅剩10户24人。
1074
六祖祖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六祖祖厝座落在柳山南麓后溪村道北侧,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九间厢双座正心厝,加上两边扩建护厝为十三间双座,是境内至今保存较完好的旧祖居之一。该祖厝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创建者阮仁庄。祖厝原址是片烂泥田,常年地下泉水上涌。是年适逢干旱...
1075
合兴祖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合兴祖厝属九间厢双座正心厝,座落在陈吴山北侧,坐南向北,创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创建者阮杞辉。阮杞辉原本在梅塘街开设一坎“合兴”食杂店,道光年间选好六祖烂泥田为宅基地,准备回家盖大厝,但地基总是无法砌成。咸丰四年,仙游“黑白旗”会众...
1076
长厝尾旧祖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长厝尾旧祖居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陈、蔡、阮、刘等姓村民联合集资、共同兴建的九间厢式双座正心厝。座落在村西部的磨头山下,与下磨头毗邻,坐北向南。2009年春因失火烧毁严重,至2010年底尚未修复,在内居住的仅有4户11人。
1077
集体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顶磨头集体厝一排18间,坐东北向西南,是原草厝生产队集中住宅区,最多时住15户60多人,至2010年底,只有6户16人仍在集体厝内生活。 后溪集体厝一排17间,位于后溪村部背后,坐北向南。其中有3间是1961至1975年后溪大队队址。至2...
1078
后溪村莆仙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仙戏,俗称兴化戏。明、清时期,戏班是“八仙子弟班”,仅8名演职员,往往是一人扮演几个角色,且演戏多在宫庙进行。 民国中期,境内莆仙戏演出红火。民间经常择日演戏。宫社开光、社神生辰、乡村庆典,甚至富裕人家迎婚嫁娶,常请戏班唱戏,多则三、四...
1079
十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十音俗称“十番”,是一种集器乐、声乐和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乐队通常由10人组成,主要乐器有四胡、老胡、三弦、八角琴、韵锣、笛子、伬胡、大鼓等。既可固定坐奏,也可边行边奏,中有伴唱者一人。曲牌多保留古典的莆仙曲牌,如《江头金桂》、《驻云飞...
1080
八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八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艺术,由8人组成,所用乐器,有伬胡、四胡、唢呐、板鼓、二钹、大锣、小锣、吹笛等,每人各用一种乐器。八乐的特点是,锣鼓点渗透在唱腔中,别有韵味。明、清至民国时期,境内富裕人家迎亲嫁娶,常请八乐队随行。1950年至1...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