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296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426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惊蛰豆,雨闹闹。 春分种土豆。 春分豆芽伦(伸)。 春报东南发。 春占冬十日。 雷打立春十日雨。 双春双雨水,种田苦无水。 双春双雨水,有田做无水。 双春夹一冬,十个牛寮九个空。 春报头,冬报尾。 春天一锄头,秋收一钵头...
4427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天简仔面,一日变三面。 雨渥上元灯,日曝清明种。 日曝上元灯,雨渥清明种 早出日,不成天。 天乌一爿。 日晕则雨,月晕则风。 一日春霜三日雨,三日春霜九日晴。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一年双春旱一冬。 春寒雨如泉,冬寒...
4428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子时(正月初一日零时)一到,顿时鞭炮声四起,家家户户在家中厅堂设案,烧香点烛,生火炉,以红米圆、柑橘、糖品等恭拜“天公”,是谓“敬天公”(有的“敬天公”是放在正月初九)。凡家中有结婚、生丁等喜事或实现祈愿者,可于此时开始敬天公。敬天公在大厅...
4429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俗语云:“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父母健在的出嫁女,初二初三定有娘家人前来接回去“做客”,父母谢世的出嫁女,此日继续在自家忙着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女婿上门给岳父母拜年...
4430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上,人们一般都睡得较迟。俗语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旧时此日少有拜年者,今人已无此忌讳。 初一至初三,亲友互访拜年,见面互道“恭喜”“新年好”,俗称“贺正”,或用电话、短信、QQ相互问候、拜年。对登门贺正的客人,敬糖品、甜茶...
4431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此日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后,此日诸神返回人间就职,所以要接神。俗话说“送神早,接神晏(迟)”,送神、接神均在“灶脚”举行。
4432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谚语“初五舀肥(指农事开始),初六隔机(隔开经线与纬线,指妇女开始织布)”,有云“初五过开(过完节日,准备干活)的谚语,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初五、初六后,人们开始营业:商铺开张,农民下地。
4433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七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如果是初九“敬天公”者,是日,家庭主妇早起,取菜米果七样作羹,名七宝羹,故曰“初七七元”。
4434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家家户户准备“敬天公”的各种供品,做到齐全,即“初八完全”。
4435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初九“敬天公”或叫“天公生(玉皇大帝诞辰日)”。人们早早起床,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供品祭祀。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天公”即玉皇大...
4436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上元节”,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称,是初九拜“天公”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4437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此俗始于宋代。节前,家家户户做元宵丸(圆)。元宵节一大早,全家围坐吃元宵丸,寓全家团圆、吉利、美满之意。上午,各家备糕粿、菜肴祭祖如除夕。晚,合家吃团圆饭,继续吃元宵丸、吃嫩饼菜(润饼菜)等。
4438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泉州素有闹花灯之俗。节前,大街小巷摊铺布满各类花灯,有禽兽鱼龙、花卉瓜果、武器祥物等各类造型,有篾骨纸质花灯、绸质花灯、料丝花灯、玻璃花灯等各类材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20世纪80年代后,相继出现塑料花灯、电光电动彩灯等新品种。节前几日及...
4439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24节气之一,在农历三四月间(大约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俗语云:“清明不回家无墓(或曰无祖)。”外出人员一般都会回家扫墓。节前家家蒸制清明粿。清明节中午,家家备肴馔,煮嫩饼菜祭祖,吃“嫩饼菜”和“清明馃”。 清明节前节后各10天内,...
4440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夏在农历四月上旬,古时正值小麦收成之际,有食“夏面”之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夏面”,面里必配有虾,“虾”“夏”谐音,“夏面”亦称“虾面”,庆贺夏季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时兴“补夏”,以鸡、鸭、鳖、鳗等配合中药进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