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47 条
2023年
14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7 条
专题知识
90条
景区
1条
民俗文化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47 条 2 / 1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随着生产的发展,上海造纸研究所与长征造纸厂在试制多种打浆设备的成败经验教训后,参考国外资料于1977年共同研究组合式稀齿阶梯形疏解机,后又改进为整体式稀齿阶梯形疏解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大锥度精浆机,其锥角为60°。设备呈截圆锥体,外壳内镶...
17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锥形除渣器的研制应用与推广,对制浆、造纸取得突破性的净化效果。1962年江南、利华等纸厂研制试用锥型除渣器,对清除草浆中的草节、砂子、杂质等效果显著,引起行业的重视。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在江南、利华纸厂试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责成所属上海造纸机械...
18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芳香聚砜酰胺纤维纸是一种新型的H级绝缘材料,可长期用于180℃,它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其性能优于云母材料。国外在70年代前后将它应用于电机,使电机等级提高到F、H级,性能明显提高,效果良好。
19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斫青(即削竹)。毛竹繁殖有大小年之分,二年一番。大年出笋多,成竹率高,纸农可上山削竹办料;小年出笋少,以养竹为主,禁止上山砟竹,俗称封山。削竹时间以立夏至小满为最佳。前期竹身嫩,可做白纸(即元书纸),后期竹身老只能做黄纸(即卫生纸、祭祀...
20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纸农把砟下的青竹背到削竹场,砍成一段一段的竹筒(每段长2米左右),叫断青。
21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削青把砍好的竹筒,驾在木马上(为削竹搭建的一个架子,形似木马),用弓形的削竹刀将嫩毛竹的青皮削去,俗称削青。削下来的青竹皮叫皮青,竹筒称白坯。
22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拷白将削去青皮的嫩竹筒(白坯),用双手捧着在石墩上甩打,将竹筒拷碎成片。有的竹节拷不碎,再用铁鎯头把竹节敲碎,这叫拷白。
23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断料把拷好的白坯砍成段(每段长约40公分),这叫断料。再将白坯(断料)用竹篾扎成捆(每捆约30市斤左右),一捆称为一页料。
24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浸料将一捆捆的白坯放入料塘(清水池)松开捆篾,使水渗入,一般浸泡5—20天。使竹料中的苦水溶出,俗称为落塘。有些地方叫浸坯。
25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浆料把浸过洗净的白料移至淹料场,用石灰浆浆淹1—2天。石灰浆配比:100斤石灰加40担水,可浆料600至700页料。一般每页白料用石灰2市斤,黄料3市斤,石灰以青云桥灰为最佳,然后将料堆在灰池边二至三天,俗称腌料。
26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煮料将浆好的白料竖放入皮镬内(一般情况一镬可容纳600—700页料),加水浸没竹料,然后封顶升火,日夜蒸煮。蒸煮时间3—5天左右。
27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镬把煮熟的白料从皮镬中拿出,换去捆篾,立即浸入料塘清水中,以免灰质燥结在竹料上,这叫“出镬”。
28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翻滩白料在料塘中浸泡5—15天,期间需要经常翻动冲洗,一般需翻动五至六次才能把腐质洗去,使纤维纯净起来。
29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淋料经翻滩洗净的白料重新捆扎后,放入尿桶(纯尿),逐页用人尿淋浸(人尿用量一般为白料的6%左右)一遍,脱去灰质,促使纤维软化,使制成的元书纸有较好的防虫蛀防渗墨的作用。
30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堆蓬把淋过尿的白料,横放堆叠成蓬,用干草垫底盖顶,并围裹四周,让其密封。堆放时间,视气候冷热而定,一般需要7—15天,(冬天需要半月)左右,让料自然发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