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93
专题名称: 发式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7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发式 山普拉人的发式,多以辫发为主,蓄发不剪,是当时的发式特点。古人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由此可见,古人对头发的百般爱护。 从发掘文物中发现男子也梳辫发,多为单股辫,辫发梳于脑后,少数梳髻,即将发辫缠结盘挽至颅后与头顶部交接处。女子为多根辫发,辫发较粗且长,大多为三股细辫合编成一根辫,辫宽2.3厘米,厚1厘米。还有一种装饰性假发,与自身头发混编,再与3~6股假发合编,使发辫显得粗壮而浓黑。另一种为“搓辫”,即将头发先编成两股再搓成一根辫,这种辫发细而短,直径仅0.5厘米,长4.8厘米,最多梳成16根辫。 发式的多种样式与偏爱程度,是当地居民的一种审美观念的反映。辫发的习俗显示其传承性与延续性,现今和田地区女子大都辫发,出嫁前为多根辫发,成为少妇之后,即编成粗粗的双股辫,那黑亮的乌发辫甩动起来,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梁书·西域传》载:于阗“国中妇女皆辫发,衣裘袴”。史书记载与出土情况基本相符,只是没有载明男子也辫发,古墓的发掘填补了此项空白。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