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52
专题名称: 秧歌
其他名称: 又名:“社火”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220.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秧歌”,又名“社火”,它本身就包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所谓“社火”,“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孝经·纬》中表述:“社,土地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火”的含意则更为广泛:在人类尚未能利用火为己所用之前,对自然界发生的火具有不可解、恐惧的心理,在万物有灵的意识支配下视火为神,作为祈拜物。人类利用了火,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它成为人类使用的工具之一,是物质创造、物质产品。但对火,仍具有敬崇祀拜之意,是人类从物质创造进一步扩大到精神创造的进程,人们用火来祀所敬之神。华夏民族在各类神拜、佛道祭祀中以香火来祭祀神灵就充分的说明对火的崇敬,在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时期,先民们娱神娱人,围火而乐、燃火以祀、取火照明,以壮声势,想必那是最早的社火活动了。在农耕为主的民族中利用火对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进行祭祀,所唱所舞均围绕着各类秧苗为中心,这种歌舞称为秧歌,与社火其意相同,因而在《中国音乐词典》中解释社火即秧歌。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的秦腔、豫剧、京剧与河北梆子戏、曲子戏、秧歌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各种戏曲艺术以及对它们的研究。不仅为国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也推动了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开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