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多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01
专题名称: 婆罗多舞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097.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婆罗多舞是流行于南印度泰米尔的舞蹈,是一个由表情、曲调、节奏三者融为一体的舞蹈。舞蹈内容取自吠陀神话,舞蹈以双脚动作为主,舞者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各种复杂的动作,有时配之优美的手臂动作。这个舞蹈现为印度最古老、影响也最大的舞蹈。舞蹈最初由神庙供奉的女职业舞蹈者表演,舞蹈者从小被送入神庙学习训练,几年之后成为专门给神献舞的女艺人,她们终身不嫁、专为供奉的神祗进行歌舞服务。 婆罗多舞是精致、优美而复杂的舞蹈体系,舞蹈动作富有力度,脚部击地稳健而有力,动作清晰而准确。基本动作为直线条型,富于平衡感,舞蹈之外是富有哲理的宗教神话。 婆罗多舞起源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是祭祀印度跳舞大神湿婆的舞蹈。这一舞蹈一直传承到今天,仍是在印度教寺庙里各种仪式上扮演着黛娃达西神的侍女舞蹈。舞蹈表演由一位独舞再加上五位陪衬舞蹈表演的人员组成,五位舞蹈陪衬人员即舞蹈教师、伴唱者、木丹加鼓手、吹笛者、小提琴手。舞蹈分六段:第一段是向神祗祈祷的舞,叫“阿拉瑞普”。演员用手做出荷花形状,象征把纯洁的荷花奉献给神。然后,走到台前,向观众合掌致意,接着做移颈、动目、展臂、顿脚等动作。之后做贾提斯瓦拉姆舞蹈,即舞步与音乐合拍的动作组合,以及沙达姆说的舞蹈组合,瓦尔纳姆叙事的舞蹈组合,巴提姆表现的舞蹈组合和提拉姆舞蹈结尾等舞蹈组合。 婆罗多舞讲究舞者手、眼、身、法、步的严谨配合,面部喜怒哀乐表情变化自如。起舞前,舞者腿弯曲外开,双手合并,然后再伸展开,脚向前跨步行礼,再随音乐变换各种手势姿态。并随音乐鼓点节奏变换脚步动作,随动作速度渐快手势动作更加丰富,表情丰富多变,舞姿优雅含蓄,带有特定的意蕴和情义。 婆罗多舞的单手势有28种,但在不同的舞蹈语境中每一手势具有多重含义。由28种单手势组成的复合手势更是多不可数,它能讲述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情。舞蹈的节奏共有5种,分别是3拍子、4拍子、5拍子、7拍子和9拍子。有复杂多样的手势和节奏的熟练掌握,舞蹈不表现情节,而只是对印度南部音乐体系的展示。叙事舞表述故事情节,要求演员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演,动作要求个性化和表情化。 婆罗多舞通常有一名女演员表演,舞蹈由六段组成:(1)阿拉瑞普,是纯舞蹈,是演员先对神祈祷、致意观众、然后从眼、颈、肩开始动作,再伸展到手臂和全身。(2)贾迪斯瓦拉姆,是表演技巧较高的纯舞蹈,舞蹈按照音乐中鼓的节奏和歌唱家的歌唱节奏翩翩起舞。(3)萨布达姆,是赞颂神祗或国王英雄事迹的叙述舞蹈,为舞蹈伴奏的除乐器鼓之外,还有吟诵歌词的节奏。演员运用简单手势面部表情表现这一段舞蹈内容。(4)瓦尔纳姆,是比较复杂的舞蹈段落,演员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表现舞蹈情节。(5)帕达姗是婆罗多舞中的抒情段落,舞蹈主要以抒情为主,随伴唱表达对神的赞颂,舞蹈动作侧重于手臂动作和面部表情。(6)提拉那是婆罗多舞的高潮舞段,这是高难度技巧表达和演员激情表演的舞段。 婆罗多舞是有伴唱的舞蹈,歌词直接反映舞蹈的情节内容,它能帮助观众理解舞者的姿态动作,婆罗多舞有一最大的特点,表演者手势舞姿比较多,舞姿造型具有雕塑般的美感,是个眉目传神、节奏分明、动作优美的传统舞蹈。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