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下陶姓是一家的考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陵陶氏家谱》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06
颗粒名称: 关于天下陶姓是一家的考证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文由常民2012年3月26日整理的关于陶姓各个时期的考证信息。
关键词: 陶姓 考证 常民

内容

(一)
  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到二十一世纪,陶唐氏帝尧,因封地陶唐而后代因地得氏。尧阐让帝位与舜,舜的后代有被封为“陶正”(古代制陶的官员)其后代因官职得氏,故尧舜的后代都姓陶。另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英同时嫁给了舜为妻,这样尧舜的后代不但姓陶,而且都还是血肉相连的一家人。有联为证:“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这是陶家不分姓,天下陶姓是一家的第一个历史依据,至今已约有四千三百年历史。
  (二)公元前206年西汉陶舍因功被汉帝刘邦封为开封侯。此时起天下陶姓,凡建有宗谱者,皆出自陶舍或陶舍之某世后裔,这是“陶家”不分姓,天下陶氏是一家的第二个历史依据,至今有二千二百年左右历史。此时的陶氏已在今河南商丘的虞城,兰考一代形成望族,关于陶氏的历史踪迹也逐渐增多。
  (三)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陶氏举族东渡长江南迁,落脚地大都直指一个地方,丹阳当涂,此后也以此地为圆心,向四周扩散,汉晋之间在江南形成群体庞大的望族,同时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如陶侃、陶渊明等。宋《舆地纪胜》卷十八:太平洲·景物下·横望山条曰:“当涂东北六十里,汉晋以来陶氏墓域环绕山麓凡二十里。”可见陶氏当时人丁之众多,且都出自一门。这是“陶家不分姓,天下陶氏是一家”的第三个历史佐证,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今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一带陶姓,凡有家谱者,虽大都以本支、本派祖上名讳为始祖,但千流归一源,均可上溯到陶舍一族,这是大宗。
  (四)
  南宋时,陶舍之四十二代孙陶炽南京为官,其后代定居南京,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南京城南有民谚:“出了南门万户陶,陶陶都是一根苗。”(这里说的南门即今南京市中华门)这是“陶家不分姓,天下陶氏是一家”的第四个佐证。不过这是天下众多陶氏之一支,也是最有可能与我潮湖一门陶姓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一支。其它地方支派类同,或出自丹阳,或出自浔阳,南京这一支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五)
  明初由南京迁居兰州一支,传至明末我族陶兰一代,再遇患难,被迫纷纷迁出兰州,其中我兰族迁往一条城(现甘肃白银青城镇),另有迁往靖远者,有迁往脑泉者(景泰县辖地),有迁往西宁甘家河者,有迁往宁夏平罗县潮湖里者,有迁往红庙子迪化昌吉县者,至今后代之间全无联系,故见者亦不相识,但现存《陶氏家谱》明确记载,以上皆与我潮湖一族同根同祖。从南京至兰州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从兰州至潮湖已有四百年历史。今天,甘、青、宁、新疆地区凡陶姓者,皆出一门。这是“陶家不分姓,天下陶氏是一家”的第五个历史佐证。历史的符号总是以一些英雄、伟人或某个事件为标志,家谱也不例外,问根寻源总是追述到某一位历史名人,这种情况除了人们固有的荣誉感外,更重要的是也属自然。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下,历朝历代的平民百姓大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经济文化落后,他们的历史是饥寒交迫的历史。生生死死如同草木,枯荣交替,历史的追述,也只是以其中活的最鲜亮的一棵为标本。这也就是历史为什么总是写名人、写伟人、写英雄的缘由。我陶氏家谱与其它姓氏一样,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有名才有记忆,才有记载,才有传递。越是优秀的种子,其繁育生命的能力也越强,越是水源充足的江河越不容易干涸。这也就是人们只知道长江,而不知其支流,只知道黄河,而不知其沟壑。只有大户人家才儿女成群,才有著书立撰的机会和条件,才能留下历史的痕迹供后人追根溯源。
  名人是历史的标杆,是方向,他指示的是绵绵不断的历史渊源。他们的才华与成功是鼓励鞭策后人发奋向上、积极有为的动力。在百家姓中,没有哪一个姓氏把地痞流氓作为荣耀供奉的。朱元璋贵为人君,同样不愿提及当年要饭的经历。何况我历史上的陶姓“皆以德行、以文章、以功业、以高隐见者指不胜屈,是吾陶不但无杂姓,更无不类之人也。”(清两江总督:陶澍)
  十八世孙:常民整理
  2012年3月26日

知识出处

金陵陶氏家谱

《金陵陶氏家谱》

出版者:甘肃省白银市

本书记述了由陶常清2013年1月编写关于金陵陶氏家谱甘肃省白银市出版发行的书。

阅读

相关人物

陶常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