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杜甫《发秦州》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杜甫《发秦州》诗
分类号: K294.2
页数: 4
页码: 40-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杜甫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栗亭也留下了宝贵的诗篇,杜甫寄居栗亭的日子里,接触到了最下层的民众生活,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关键词: 杜甫 《发秦州》 徽县

内容

杜甫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栗亭也留下了宝贵的诗篇,杜甫寄居栗亭的日子里,接触到了最下层的民众生活,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性转变。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官场失意,生活窘迫的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立秋后,辞去华州司空参军职务,携带妻儿,由长安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住了约三个月左右。杜甫在秦州居住的日子里,生活很艰难。在其流寓秦州诗作中可反映他凄凉的生活。其中一首“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既写了作者触景生情之心态,也写出了杜甫国事、家事集于一身,既无力效国,又无力养家的无奈。为了生活,他决定到栗亭去。栗亭即今天的栗川。在历史上,栗亭泛指伏家镇、栗川的全部,还有游龙的部分地方。传说古代这里茂密的栗树林中建有亭台故名栗亭。历史上设过栗亭县,县治在伏家镇。杜甫为什么要去栗亭,《发秦州》一诗可以说明,栗亭是当时杜甫解决生计问题的乐土:“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发秦州》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杜甫已被生活所困,他要离开秦州,前往心中的乐土栗亭。第二部分,写了杜甫对栗亭的描述,赞美栗亭。第三部分是杜甫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慨。太阳就要落山了,秦州城中凄冷孤独,乌鸦在城头嘶叫,一片悲凉。夜幕降临了,驱车远行。一座大山,一条条河流,一段段坎坷不平的道路,一颗颗寒星,伴随着在旅途上的杜甫一家人。马在溪边饮水,杜甫和家人疲倦不堪,寒风袭人,更使他孤独、凄凉、惆怅。此时此景,国事家事齐涌上杜甫心头,诗人仰首望苍天,发出了“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的感慨。
  伟大的诗人杜甫绝对没有想到他的《发秦州》为研究金徽酒原产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为我们描绘了金徽酒原产地独特的气候、独特的物产、丰富的粮食资源、丰富的水资源,这里亘古就是一块酿酒的宝地。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栗亭川也就是伏家镇川,是徽县最富庶的地方,素有天心地胆之说。满川沃野,盛产粮食。酿酒第一种原料是粮食,丰富的粮食资源有力地支撑了酿酒业。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栗亭不但有丰富的粮食资源,更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中国的白酒经历了由浊到清的改变过程。很早以前主要是自然发酵,以麦类、谷类、果类自然发酵,而以果酒居多,酒体浊而度数低、盛酒器具一般也比较大。后来出现蒸馏酒,酒体清澈而度数高。栗亭在历史上一直产酒,与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白酒的原产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或称之为独特的酿造环境,而这种环境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才能形成独特的气候与微生物种群,独特的温度与湿度、独特的微生物生成环境,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种群,也形成白酒独特的风格,成就了名酒的品质。水为酒之血,水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酒的品质。丰富的优质的水是酿造优质白酒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条件。杜甫笔下的栗亭具有南国气候的特征,而且水资源非常丰富。
  对杜甫《发秦州》诗的文学价值,已有很多专家赏析和评价,作为金徽酒志的编撰,主要是从金徽酒独特的酿酒条件来进行分析,《发秦州》诗有力地佐证金徽酒原产地独特的酿造环境,也为伏家镇自古以来就是西部酒乡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我们今天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我们也深深地敬仰先民在这片热土上的创造,更感恩大自然地赐予。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