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宋贞、丁艳芳等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7020220034069
片段名称: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起止时间: 00:17:13,918-00:20:50,567
分类号: G641
主题词: 思想政治教育

简介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通过参照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进行研究得知在其着作鲜有文化 的概念,不但二人并未全面阐释与文化相关的理论,并且也未能对文化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概念的缺位,并不代表着其缺乏文化思想,在两位伟人的毕生论着中蕴含着大量文化思想以及理论,马克思并用文明以及文化的现象较为常见,他将文化视作人类活动科学成分积极突破与进展的统称,其在探究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基础时,在《资本论》中采用了”文化初期“一词,具体如下:在文化初期,己获取的劳力极为低下,但需求也不高,其次在该时期,相较于直接生产者的数量,通过他人劳作而谋生的人数可忽略不计,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马克思的文化概念,是出于广义的理解,与文明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明确表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态,并且受生产的普遍支配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人们的意识,通过对以上叙述的分析,不难得知,虽然二人从未以直接的方式,采用“文化”这一概念,但却间接揭露了文化的实际意义。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及,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除此之外,马克思把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构成部分,分别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其中政治反映的是上层建筑;经济反映的是物质基础;文化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通过这三者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为更加深入的分析意识形态的文化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知识出处

宋贞、丁艳芳等系列讲座

《宋贞、丁艳芳等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宋贞《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的5节课程;丁艳芳《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的5节课程;徐宁《高技术战争概述》的5节课程;冯翠娈《大学生恋爱心理透视》的6节课程;李瑞敏《儿童德育教育》的6节课程;董玉洁《室内设计原理》的4节课程;尹兆鲁《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5节课程;王晓晔《体育与健康》的5节课程;石茹月《心理咨询理论》的5节课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尹兆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怒江州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怒江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资本论
相关作品
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