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旨的全胜论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7020220030963
片段名称: 《孙子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旨的全胜论
起止时间: 00:14:34,885-00:19:56,700
分类号: E09
主题词: 军事思想史

简介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的思想渊源是,春秋时期兼并争霸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孙武对战争本质的朴素认识。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主要围绕兼并与争霸这两个焦点进行。由于战争是在周王朝没落和诸侯强盛鼎立这种复杂的政治格局下进行的,因此把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结合起来,通过智谋取胜是当时战争指导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长期征战,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导致国内政治危机。因此,要谋求“自保而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方式。孙武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强调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孙武并不是好战喜功,而是主张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能以“不战”的手段使敌屈服,就不要动用武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保而全胜”的目标原则。第二,谋求全胜全存,即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效果。第三,“威加于敌”的威慑观点。第四,“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智战观点。“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它已成为现代战略的主要特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高水平的战争指导艺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它的真谛就在于以武力为后盾、以谋论和威胁为手段,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他是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经济斗争、军事斗争,四种斗争相结合是伐谋、伐交、伐兵相结合的一种威胁战略。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是古代兵家所用,即使到现在也是各国奉行威胁战略。比如说美国经常会采用这种威胁战略,经常派出航母编队去其他国家的海域进行所谓的无害通过,但是实质就是一种武力的威慑,就是让你慑于他的武力威胁,从而进行屈服的一种状态。当然并不是说一切的战争都可以如此。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没有实力的愤怒是非常可笑的,不准备拿起武器就不要宣布战争”。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黎丽《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的10节课程;郝放《营养与健康》的9节课程;冯丽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10节课程;徐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7节课程;牛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的9节课程;崔亚楠《百姓生活中的物流科技》的5节课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文山州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文山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孙子兵法
相关作品
孙子·谋攻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