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与伊甸园二者间的关联属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范畴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7020220030482
片段名称: 《荒原》与伊甸园二者间的关联属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范畴
起止时间: 00:18:00,283-00:22:07,176
分类号: I199.5
主题词: 基督教;宗教文学;作品

简介

伊甸园中上帝和蛇的形象还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上帝代表着理性主义伦理道德,蛇则象征充满感性欲望的诱惑与人性弱点相联系的非理性主义,不过在这里上帝具有绝对权威,既有力量惩罚犯罪的人类,也能拯救他们于水火,而在精神荒原的现代社会,理性同感性,伦理与欲望的冲突尤为激烈、尤为复杂。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主体能力的加强,他们的私欲也极度膨胀,为了满足无厌的欲望,人们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的安宁,破坏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工业文明时代,一切都以金钱物质利益为准绳,道德情感被抛掷脑后,上帝消失了金蛇在狂舞,对这样一种状态,艾略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建立在私人利益原则和破坏公共原则之上的社会组织,由于毫无节制地实行工业化,正在导致人性扭曲和自然资源匮乏,而我们大多数的物质进步则是一种使若干代后的人将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进步。新发明受到普遍的崇拜,而人的气质,正确使用新发明的先决条件,却无人真正关心,经济学抛弃了伦理学的基础,一整套不道德的竞争机制必将导致战争,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还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在圣经神话中语言是万能的,上帝用语言创造了世间万物,用语言实现了对人类和蛇的惩罚,借变乱巴别塔建造者的语言使人类分成万族万国而在《荒原》中,人们却处于尴尬的失语状态,第一章有诗句,“人子啊你不能说也不能猜,因为你仅仅知道”,在第二章中,一对夫妻失去了共同语言,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我才能像燕子燕子燕子”,因为燕子是有声音,且有语言能力的鸟儿,语言是灵魂的声音 是理性道德的话筒,在理性被抛弃的现代社会,人类只能忍受失语的痛楚,代表理性道德的上帝在伊甸园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而在《荒原》中却被人忽略成为受伤的渔王,然而在邪恶和猖獗欲念的背后,读者却分明感觉到正义的呼喊,舍予同情克制,或许是由于正义,遭受了如此残酷的压迫,它才更以悲剧形式显出,顽强的生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作为原始神话的伊甸园故事和现代象征主义诗歌《荒原》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和许多差异,二者之间的反向对照,仅仅用本文开头提到的,历史意识求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非常不明确的,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实际上是存在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范畴中。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黎丽《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的10节课程;郝放《营养与健康》的9节课程;冯丽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10节课程;徐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7节课程;牛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的9节课程;崔亚楠《百姓生活中的物流科技》的5节课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艾略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文山州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文山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基督教
相关作品
荒原
相关作品
伊甸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