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与伊甸园二者之间的关联体现在深层文化心理的构建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7020220030478
片段名称: 《荒原》与伊甸园二者之间的关联体现在深层文化心理的构建
起止时间: 00:09:36,218-00:13:05,423
分类号: I199.5
主题词: 基督教;宗教文学;作品

简介

《荒原》各章的标题依次是死者葬仪奕棋火的布道、水里的死亡雷霆所说的。它们揭示了现代人沉闷无聊的生存状态,也表达出诗人对获得灵魂净化和新生的期望,全诗在总体上构成枯萎死亡图景,再生的希望的潜在框架,从伊甸园中走出来的人类在不停的心灵选择中也经历着乐园犯罪受难忏悔得救的U型循环。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像四季的交替变化一枯一荣一荣一枯总是在乐园与荒原之间相互移位,我们的社会总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地延伸时隔数千年,斯物亦彼物斯人亦彼人,1921年艾略特创作《荒原》时精神处于几乎崩溃的状态,由此我们很难断定《荒原》是否在有意照应,伊甸园的原型艾略特甚至否定它带有社会批评的性质,对我而言,它仅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常只是有节奏的牢骚,但我们并不能仅由他的主观态度,就否认《荒原》和伊甸园之间的无形联系。艾略特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精通欧洲各国和东方的文化,历史知识他尤其崇拜但丁,弥尔顿一类熟悉基督教文化的诗人,伊甸园的故事通过圣经,也通过各类文学尤其基督教的文学,悄悄地沉积于他的心灵底部,正因为他当时正处于,个人发泄的迷狂状态,那久沉底层的情感才更会被唤醒,披挂起亮晶晶的各种观念的残片,舒卷成神奇的诗意,所以二者的联系不仅体现在,表层的各类形象中,更重要的是,也存在于深层的文化心理中,伊甸园故事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有花草有树林有流水有动物,有幸福人类的图画,这是一帧美满的自然图景,而在《荒原》中天然的河道被石油,沥青巨木所堵塞不再流淌,过度的纵欲社会肌体的异化,使人失去了灵气麻木不仁,自然与人类在机器大工业,文明的压迫下痛苦地呻吟,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文明在本质上与追求个性自由,向往天然和谐的人类相对立,20世纪高度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使人处于严重的异化之中。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黎丽《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的10节课程;郝放《营养与健康》的9节课程;冯丽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10节课程;徐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7节课程;牛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的9节课程;崔亚楠《百姓生活中的物流科技》的5节课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艾略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文山州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文山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基督教
相关作品
荒原
相关作品
伊甸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