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类型的改变导致文山苗族饮食文化变迁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18988
片段名称: 自然生态类型的改变导致文山苗族饮食文化变迁
起止时间: 00:00:03,066-00:04:20,566
分类号: K892.25
主题词: 饮食;文化;风俗习惯;苗族;云南省

简介

文山苗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原因:一是自然生态类型的改变,文山苗族居住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可耕地面积少、以旱地为主、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渗水性强,当地人称为“跑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人们因地制宜修建水窖,解决了生活用水以及牲畜饮水问题,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苗家的生态类型是粗放型的旱地农耕,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和有少量的稻作,同时兼种一些时令蔬菜、饲养家禽、猪、牛等牲畜。三四十年前,森林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植物较多,现在则不一样,野菜稀缺不说,更难见到野兔、野鸡,即便捡个柴薪都比较困难。在古木镇,当地的作物是耐旱的玉米,红薯、豌豆、蚕豆。作物主要是生姜、小黄姜、辣椒、花生等。黄姜种的多的有十多亩地,年产五六吨左右。黄姜难伺候,需要人经常除草,然而考虑到食品的安全问题,当地人没有使用甘草磷等农药来除草。另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舆论宣传的响,当地种植三七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导致市场上的三七供过于求,本来种植三七的资金、技术成本就高,这样一来价格愈发便宜,一年下来也没赚多少钱。况且,三七像“小孩子”一样小气需要有人照顾,而且要三年一个周期的长期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日以增加的消费需求,众多的产品生产者,致使文山形成了一个三七国际交易市场,同时,三七也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生活,鲜的三七花可以用来炒肉,干的三七花可以泡水喝,而三七根则可以拿来炖鸡,味甘而微苦,具有清热、平肝、降压的功效。另外在八九月份潮湿多雨的季节,优越的自然环境滋生出各种菌类,较为出名的就是鸡棕和牛肝菌,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如“花脚杆”、青头菌“米汤菌”等。菌类的价格视其质量而定,便宜的六七十块钱一斤,贵的要九十上百元。在这个季节,如果是运气好,一天可以捡七到八斤,收益相当可观。到时候外出打零工的人也会专门回家来捡菌子,菌类最为家常的吃法就是用青椒爆炒,也可以煮汤,此外还有高蛋白的“蜂蛹”,大约六七十元一斤,在“城里人”的眼中也是十分营养的珍馐。

知识出处

苗族篇

《苗族篇》

云南省苗族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金平、禄劝两个与其他民族共同建立的自治县以及昭通市为最多。昆明、楚雄、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普洱、曲靖、西双版纳等州市也有分布。云南的苗族多与汉、彝、壮、瑶、哈尼等民族杂居。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苗族音频,通过苗族的民族概况、语言、民族传说、民族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等详细的介绍了苗族的传统文化,人文习俗。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文山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