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器具的变化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18986
片段名称: 饮食器具的变化
起止时间: 00:04:09,400-00:07:30,533
分类号: K892.25
主题词: 饮食;文化;风俗习惯;苗族;云南省

简介

文山食材结构的变迁:三是饮食器具的变化,同中国广大山村一样,人们大多以柴薪作为传统燃料,相应的就有柴灶,文山苗族也不例外,做饭工具与之相应的是甑子,一种古代流传下来的炊具,至今在文山依然广泛而频繁的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蒸米饭,这在四川,贵州等地也很常用,外形像木桶,底部是用竹篾编成的,内扣外拱的圆锥形,有许多小孔,便于散热和蒸汽的上升,古时候是放在一种炊具里,上面来蒸熟食物用的,现在一般放在锅上来蒸米饭。甑子的大小根据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对比川东北地区,甑子的使用比较少,主要还是用“锑锅”来蒸饭,现在虽然也用甑子蒸饭,柴灶炒菜,但是使用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的人已经占到主流。过滤用具和川东北一样都是使用“筲箕”,这是一种竹制的淘米,过滤菜肴或者盛饭的器具。“筲箕”在西南地区一般用竹篾编制而成,在东南部也有用柳条编制的,这是人们生存智慧的反映,它的外形像瓢,大小不一,用途广泛,各地的制作方法和形状略有不同。在四川,竹子众多,人们广泛使用竹篾编制生活用具,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比如盛东西的筲箕、过滤器具筛子、运输工具箩筐、背篼、晒东西用的簟席,以及起防护作用的栅栏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铝制的、塑料的筲箕大量生产。“竹编”这门古老的记忆,由于无人继承或将失传,但只要是人们还在不断的使用,有些东西就不会绝迹。另外,无论是自家吃饭还是大小宴席,当地人都习惯用“碗”,而不是“盘子”作为盛东西的容器。在“烧灵”仪式上,到吃饭的时候 就装一大盆汤锅牛肉,而在丧事上,则是装固定的“八大碗”菜即可。在多年前,即使婚宴上也都只是装一盆“烩菜”汤锅。

知识出处

苗族篇

《苗族篇》

云南省苗族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金平、禄劝两个与其他民族共同建立的自治县以及昭通市为最多。昆明、楚雄、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普洱、曲靖、西双版纳等州市也有分布。云南的苗族多与汉、彝、壮、瑶、哈尼等民族杂居。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苗族音频,通过苗族的民族概况、语言、民族传说、民族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等详细的介绍了苗族的传统文化,人文习俗。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文山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甑子
相关作品
筲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