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关土司制的记载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8771
片段名称: 元代有关土司制的记载
起止时间: 00:13:44,466-00:16:05,933
分类号: K286.1
主题词: 土司制度;布朗族;云南省

简介

《保山县志稿》记载,元代始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至十殿长官司,辖二十六寨,立永昌府镇康禄,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石殿改为施甸,沿用至今,据施甸大楼子《蒋氏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元吉细思金耻,蒲人氏,有始祖阿苏鲁为元代万户,归复明朝后,受封为施甸长官,司政长官,领告命一道班次临邑一科道任领事,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病故,其子阿龙承席正为朗姓,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再任,病故,其后承席曾一度中断,至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莽宗德仍席前职,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以题准将莽姓改为蒋姓,代清平之时,即命蒋从得为陇川宣府司。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忽必烈
相关人物
徐宏祖
相关人物
徐霞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施甸
相关地名
保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