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擒毒魔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8562
片段名称: 边境擒毒魔
起止时间: 00:13:18,566-00:16:53,800
分类号: K826.2
主题词: 民族;人物;医生;布朗族;云南

简介

杨正荣知道边境缉毒是最危险的工作,万一出事必须立刻抢救,自己身为医师,卫生所长,应该配合战友一起冲锋陷阵在一线,哪里危险往哪里奔,擒住毒魔,守好边关。一次边防大队从内线得到信息,境外有两个毒贩,携带毒品,要从距大队70多公里的南腊边境,进入国内交易,杨正荣随一般战友,立即直奔毒贩入境地点伏击,他们进入伏击区后下起瓢泼大雨,密林草丛中蚊虫叮咬,毒蛇在身旁爬来爬去,他们坚守不动,凌晨4点,两个毒贩果然窜入他们伏击圈内,毒贩见势不妙,还未来得及打开身上带着的手雷,企图逃跑,就被杨正荣和战友们猛然冲上擒住,当场缴获海洛因12.5公斤,这次缉毒,荣立武警边防总队集体三等功。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正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