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7592
片段名称: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起止时间: 00:02:15,533-00:03:57,266
分类号: I276.3
主题词: 民间传说;云南

简介

天启《滇志》卷三十二搜遗志十四之一载:“濮人敬诸葛公特甚,祠之于其营,撍谥之曰‘神武有征灵通昭帝’。国初,修祠而革其号。”可见在明代初年诸葛亮的传说在布朗族中已经传得很盛了。这些传说经久不衰,被历代一些地方文献记录下来。雍正《云南通志》卷二永昌府《古迹》载,诸葛营,在府城(今云南省保山市)南十里,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凯旋,汉人有遗于此者,聚庐世居,至今犹称旧汉人。曹遇诗:“孟获生擒雍闿平,永昌南下一屯营。僰人也解前朝事,立向斜阳说孔明。”僰,在文献上,有时指白族,有时指傣族,有时又指“濮人”——布朗族先民。《元史·地理志》:“镇康路……亦黑僰所居。”“黑僰”,即黑蒲。所以曹遇诗中描写的“僰人”也有可能是指布朗族人。布朗族与别的民族一样,认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故称他为“召玛贺”(传说中的智者)。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诸葛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