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楼的传说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7581
片段名称: 关于竹楼的传说
起止时间: 00:06:41,966-00:10:33,900
分类号: I276.3
主题词: 民间传说;云南

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布朗族竹楼造型独具特色。每间竹楼的顶上,两边都有用两片龙竹(或木条)交叉的角,勐海县流传的“埋吉薄僚”的传说讲到了它。 从前,在嘎比纳瓦涂这个地方,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居住在矮陋的茅屋里,一场暴风雨掀翻淋塌了他们的茅屋。他俩上山伐木、割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建起一间竹楼。他们把竹剖开,绑在屋顶斜面两边,压住草排,免得再被风刮跑。两片竹片在屋顶两端交叉成对顶角,直指蓝天,象征布朗族人向上、耿直的性格。这种两片竹片交叉的角,布朗语叫“埋吉薄僚”。 三年后,压在草排上的竹片居然发出芽来,乡亲们都来看稀奇,纷纷说:“这是好兆头哩!”大伙儿唱歌跳舞庆祝,还送银子给老两口,表示祝贺。 嘎比纳瓦涂的“召勐”听说了这件事,派一个叫西纳的人去查访是不是真的枯竹发芽了。西纳回去禀报:“真的哩,我的主!”嘎比纳瓦涂的“召勐”听后扯着脖子叫嚷:“那两个老东西肯定会巫术,竟使枯竹发芽。来人呀,去把竹楼拆掉,把人投进‘玛哈时目’(大海) !”一-群武士如狼似虎扑来,老两口被吓得半死。当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赶紧把乡亲送给他们的银子拿出来送给嘎比纳瓦涂的“召勐”,才买得一条生路。他俩连夜逃出嘎比纳瓦涂。 他俩乘坐竹筏,在海上漂了七天七夜,遇到维滴哈的“召勐”乘坐的大船。维滴哈的“召勐”命令把老两口救上船,问他们为什么在海上漂流。老夫妇叙述了他们俩的遭遇。维滴哈的“召勐”说:“我正是来观看枯竹出芽的哩,带我去见你们的‘召勐’。” 七天七夜后,维滴哈的“召勐”来到嘎比纳瓦涂,对嘎比纳瓦涂的“召勐”说:“你的地方有枯竹发芽是你的福气呀!以后出现的好事你就会看到。我想有这样的福气还得不到哩。你不要就给我吧。”“有什么用呢?““遮风挡雨,繁荣昌盛。”“果真这样,留在我的地方多好!”“那么你把两位老人驱进大海,就不管了?”“让他俩做我的父母。”嘎比纳瓦涂的“召勐”还真说话算话哩,派人给两位老人换上新衣,扶上宝座。 嘎比纳瓦涂与维滴哈结成友邻,庆祝了七天。维滴哈的“召勐”送给嘎比纳瓦涂的“召勐”一千头象、一千头马、一千头黄牛、一千头水牛。嘎比纳瓦涂的“召勐”又把它们送给老夫妇。老夫妇把发芽的“埋吉薄僚”的一片留给嘎比纳瓦涂的“召勐”,把另一片送给维滴哈的“召勐”。 以后,布朗族人就依照老人所做的样子,在盖房时做“埋吉薄僚”,为的是得到幸福。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双版纳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