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去世时现领路狗的风俗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7578
片段名称: 人们去世时现领路狗的风俗
起止时间: 00:01:14,066-00:02:34,333
分类号: I276.3
主题词: 民间传说;云南

简介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的布朗族在人死时,有用木棒击毙一只狗的习俗。传说布朗族人的老家在大理那边(指滇西)。一次被敌人追赶,布朗族人便顺澜沧江向南,逃进哀牢山。由于有狗领路,他们才走出了茫茫林海。他们牵着狗,装作是别的民族的人打猎,骗过了追杀的敌人。他们顺哀牢山往下走,由于前边的人走得快,有两兄弟掉队了,老是追不上前边的人。他们到达曼别寨时,见走在前边的人砍过的芭蕉树长出的嫩芽都已经有三寸高了,认定追不上前边的人了,便住了下来。经过两代,一个弟兄从曼别寨搬迁到洼墨村居住,至今已经有七代人。若以每代人20年计,那次迁徙当在200年前。那次迁徙走在前边的人一直到达了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于狗帮助被围困的布朗族人逃出哀牢山,所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布朗族至今保留着人去世时献领路狗的风俗。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墨江
相关地名
景兴乡
相关地名
西双版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