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前布朗语的应用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07487
片段名称: 20世纪80年前布朗语的应用
起止时间: 00:10:42,900-00:12:26,666
分类号: H261
主题词: 布朗语

简介

布朗族传统节日中的祭祀仪式,传统歌唱表演等都需要用到布朗语,布朗语对于布朗族文化的生存和传承,意义重大,布朗族文化,只有通过布朗族的本民族语言,才能得到原汁原味的保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之临沧独特的地缘特征,居住在临沧的布朗族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受到严重的冲击,在双江县布朗族与汉族杂居村寨里,90%以上的学龄儿童,青少年不会说布朗语,甚至有些听不懂布朗语,对布朗语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像位于施甸县东部高含,山区的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市居着布朗族和彝族,是全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木老元乡哈寨村是布朗族的聚居地,哈寨村共有人口1228人,其中布朗族802人,占全村人口的65.31%,在这样一个布朗族,占据绝大多数人口的村庄,布朗语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布朗族放弃布朗语,转用汉语的情形频繁出现。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双江县
相关地名
施甸县
相关地名
木老元乡
相关地名
哈寨村
相关地名
临沧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