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城区清真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唯一号: 260035020220000733
作品名称: 玉溪市城区清真寺
其他名称: 州城清真寺;小庙街清真寺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0:00:18,766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
主题词: 名胜古迹;回族;云南

作品简介

玉溪市城区清真寺原名“州城清真寺”。也叫小庙街清真寺,地址凤凰路92号。历来玉溪的回民多居住在“龙门九村”,州城住的不多。从清道光七年(1827年)“西营修寺碑”上刻有“州城教亲捐款二两六钱”的功德数量看,当时州城的回民并不多,还没有建盖清真寺。州城最早的清真寺是云南回民起义时期田庆余率部所建。 清咸丰年间,在清政府“剿回”的令下,无数回民人头落地,村庄被毁,田庆余愤然起义并占领州城,消息传开,四面八方回民聚集州城,人数成千上万,但这么多回民却没有清真寺,因而虽处于倥偬征战之中,田庆余也毅然决定建盖一座清真寺。寺建在州城文庙前的照壁泮池处,教长接的是石屏人赛氏。 在清军屡次攻城征剿屠戮的血雨腥风中,巍巍圣寺岿然不动,田庆余坚持反清革命斗争10年,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歌,州城清真寺也始终在斗争中发挥着核心堡垒作用。起义失败后,州城清真寺于同治十二年被拆毁夷平,改建成财神庙和武庙。 清末民初,又陆续有回民返回州城居住。民国十三年(1924年),土木结构民房式一楼一底清真寺盖成,地面挖了水井,接金阿訇为教长。解放后曾有一段时期关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礼拜功能,接合光斗为教长,后又接马本荣为教长。 到1988年时,州城回民增至1400多人,人多寺小的矛盾突出,因此进行了扩建。1992年经计委批准拆除重建。这次重建于1992年7月动工,1993年1月落成。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35平方米,三楼一底。投资十三万元。一楼教长居住,二楼做礼拜堂,三、四楼作教室和学生宿舍,并设一间外宾接待室。1993年,马本荣任期届满,接丁恒兴为教长,聘师母王艳锦为阿语教师。1998年接马超林为教长,马超林连任满两届。 1999年,州城回民已增至3000余人(含暂住人口600余人),恰遇小庙街拆迁改造即将实施,彻底解决人多寺小的机遇已经来临。2000年,区民宗局同意清真寺由小庙街搬迁重建,寺名改为“玉溪城区清真寺”。2002年6月1号,在石沟头清真女校数十名身穿皂衫头戴盖头的青年女哈里发出清脆高亢的“真主至大!真主至大!”的邦克声中,城区清真寺朝真殿开工,2003年12月24号竣工。建筑面积3343平方米,项目投资227万元,经费主要自筹,不足部分由市、区两级政府补助。由于受地形限制并为了充分利用地基,朝真殿设计为八棱形,三楼一底,砖混结构;一楼为多功能厅,二楼为男礼拜厅,三楼为女礼拜厅,四楼为办公室和教室。二楼殿堂高大宽敞明亮,顶吊多盏日光灯和吊灯,地板用实木地板铺装,漆得光洁铮亮,可同时容纳650人在此礼拜。整个朝真殿建筑面积2483平方米,经过16个月的紧张施工,于2003年12与24日竣工,造价180余万元,工程质量良好。另在朝真殿西南方建盖了水房,两楼一底,砖混结构,一楼为盥洗卫生间,二楼大间为学生宿舍,小间为会议室,三楼为教长居室。占地197平方米,耗资30余万元。续马超林聘马本令为教长,师母马俊芬为阿语教师,后聘马介聪为教长,师母马顺梅为阿语教师至今。现今办有全日制阿语班、老年班和双休日班。全日制班有哈里发10-13人。 玉溪州城清真寺的几次扩建改建及城区清真寺的搬迁新建,都得到了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怀照顾;当时在职的和离退休的回族干部也出了不少力,穆民或捐资或出力的积极性及动人场面、感人事迹充分体现穆民振兴伊斯兰教的决心和信仰的虔诚。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回族篇》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回族音频,内容包括民族概况、民族语言、民族传说、民俗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庆余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云南回民起义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玉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