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中的善恶二元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4020220001237
专题名称: 《浮士德》中的善恶二元论
文件路径: 2600/02/object/MP4/260016020220000049/001
起始页: 00:17:48,476
专题类型: 玄学宗教

专题描述

主客二元对立论美学是以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斗争为基础的美学理论、思潮。将事物的美与审美感受作为对立双方加以考察的美学思想。《浮士德》的创作得自圣经的灵感还表现在艺术构思方面其戏剧冲突来自圣经提供的善恶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浮士德》中最大的戏剧冲突,也是上帝和魔鬼的冲突,上帝代表善魔鬼代表恶善恶的区别在于对人的不同看法,上帝相信人必得救,而魔鬼对人极端蔑视表现出一种极端虚无主义的观点,上帝和魔鬼的对立就是肯定精神与否定精神的对立,他们的冲突,实际是至善与至恶的冲突。这种冲突构成《浮士德》基本冲突,其他冲突都在这个基础上派生,最后上帝赢得了赌赛,说明肯定人的力量必定战胜否定人的力量,善必胜恶所以诗剧其他冲突中善的一方才能战胜恶的一方。《浮士德》的第二个戏剧冲突是浮士德和魔鬼的冲突,这一冲突贯穿全剧,如果说《神曲》中的地狱,作为一个否定物是现于但丁面前,它只是客观的被动的存在,并不与主人公构成冲突。而在《浮士德》中基督教的地狱已转化成魔鬼靡非斯特、转化成典型形象具有主动的引诱性,引诱与被引诱的美学冲突,更为深刻靡非斯特对浮士德的引诱与他对人的看法一致。一开始他就认为只要把浮士德拖进狂放的生活经历些吃喝玩乐他将发呆、拘泥、惊慌失措,再把饮食在他那贪馋的唇边扬播引起他不知餍足的欲火,他将哀求充饥解渴,即使不委身于恶魔也必彻底堕落,但是他太小看了浮士德,吃喝玩乐的官能享受,只会让他感到厌恶,魔鬼即使用女色引诱他,他爱玛甘泪原是出自真心与魔鬼的想法并不相同,魔鬼纵使带他去赴放纵情的。瓦卜吉司之夜结果也枉然他在迷雾中,仍然看出玛甘泪的影子,甘冒一切危险去营救她,魔鬼一次次的引诱,却促使他一次次向更高的境界追求,宫廷的生活不能满足他,即使进入古希腊的美的世界,他也没有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反而不久就超越艺术上的满足,在更深刻的意义上,重新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最后魔鬼深知这个书生不好对付,他的追求精神难以打杀,魔鬼尽管用欺骗的方法让,浮士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以致誓言应验他倒地死去,但由于来自至善力量的拯救,浮士德最终升入天堂使魔鬼的彻底归于失败,浮士德在这种与恶之力的冲突中,不断向灵的境界飞升,最终灵魂进入天堂,这一结局有力地表明了具体的至善的复归,并再次强调了善必定能战胜恶。《浮士德》中的第三种戏剧冲突是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冲突。浮士德说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一个刚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这段自我分析很重要与上帝对人的看法遥相呼应,浮士德欲不断进步,不仅要战胜外界的恶而且要战胜内心的恶,后来浮士德与玛甘泪的恋爱证实了,他对自己的分析一方面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的浮士德第一次与玛甘泪见面就要挽少女的手,还两次要魔鬼去弄来首饰,作为礼物送给她以得到她的欢心,继而又急于去和她幽会,甚至要她拿安眠药给母亲服下。另一方面要飞向崇高灵境的浮士德又不断地进行反省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渺小卑微,恨自己从贪欢倒向了享乐,人在享乐中渴望贪欢,这种内心冲突也体现在女主角身上,开头浮士德问玛甘泪是否原谅上午他要挽她手的荒唐行为,少女语出真挚,但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我实说吧,我在不知不觉中对您早已有点心醉,可是我又深自懊悔,为什么不更多地把您怪罪”,随后从玛甘泪独坐纺车前唱的那首民歌,在水井边听了一位少女失身怀孕,被抛弃之事后的独白,以及采花到圣母像前的祷告都可以看出,这位沉醉于爱之甜美中的少女的矛盾心理,最后一次玛甘泪到教堂忏悔,恶灵的幻影出现谴责她,说她是母亲哥哥之死的罪魁祸首,还指责她腹中已有小生命,恶灵实际上是少女心理的一种,形象化外露她的内心痛苦,对生活的无穷隐忧,都通过恶灵的话表现出来,而她也终于经受不住这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而晕倒在教堂中,浮士德和玛甘泪所经历的实际上是理性和情欲、灵魂和肉体的冲突,也是一种善与恶的冲突,这种冲突更加隐蔽更加强烈,而且不可避免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凡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保罗进一步述说了这种无法避免的理性和情欲灵魂和肉体交战的痛苦,我觉得有个我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一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保罗极力说明灵魂在肉体压制下的痛苦是想以此论证人身的软弱。接着他便谈到必须靠神得到拯救《浮士德》中的男女主角也深受,二重人格分裂之苦,其结果也是走上信仰得救之路,内心的善终究战胜了内心的恶。可见《浮士德》当中的戏剧冲突,无不根源于善恶二元对立,歌德的灵感和《浮士德》戏剧结构,若离开圣经的美学原则,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黎丽《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的10节课程;郝放《营养与健康》的9节课程;冯丽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10节课程;徐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7节课程;牛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的9节课程;崔亚楠《百姓生活中的物流科技》的5节课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歌德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浮士德
相关作品
基督教
相关作品
圣经
相关作品
罗马书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