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文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4020220001208
专题名称: 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文化
文件路径: 2600/02/object/MP4/260016020220000049/001
起始页: 00:00:55,500
专题类型: 玄学宗教

专题描述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人们不仅能发现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也能看出他的基督教宗教观。《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其思想观念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中对圣经故事以及其中警句的大量引用,在作品中所宣传的基督教精神就说明了这一点。 基督教所提倡的“仁慈”、“博爱”精神,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时常地流露出来。莎士比亚反对战争,祈求和平。残暴、杀戮、叛乱是他所厌恶与反对的;仁厚、宽恕、和平统一是他所歌颂的。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基督徒国王”的正面形象。他通过亨利王之口“我并不是什么暴君,而是一个基督徒国王”揭示了基督在他心中的位置。基督徒国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不人道,关心人民的疾苦。“仁慈”、“博爱”是莎士比亚所宣传的,也是基督教所提倡的。在《亨利四世》中,当约克大主教串通诺森伯兰伯爵等反王党阴谋叛乱时,亨利四世的儿子兰开思特亲王这样斥责他:约克大主教,当你的信徒们听见钟声的召唤,围绕在你的周围,虔诚地倾听你宣讲经文的时候,谁不敬仰你是一个道高德重的圣徒,现在你却变成一个武装的战士,用鼓声激励一群乌合之众的叛乱,把《圣经》换了宝剑,把生命换了死亡,这和你的身份未免太不相称了。   莎士比亚借兰开思特亲王之口,将《圣经》与宝剑相对比,前者象征和平与永生,后者意味着战争与死亡。作为大主教,理应颂扬和平的福音,化干戈为玉帛,引导人们走向永生之路,而鼓吹战争与死亡,则被认为是和主教的身份不相称的。莎士比亚对基督教思想的赞美、对违背基督教精神的批判之情跃然纸上。在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正面人物往往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无事生非》中,法兰西思神父显然是公正、仁慈和智慧的化身。在《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也是博爱的象征,在剧本结尾时,他帮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和好,体现了莎士比亚所宣传的宽恕与和解的基督教精神。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就是一个本着基督徒的精神借钱给人而不取利息的大好人。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也是一个基督教徒,他的慷慨仁慈在剧中受到了人们的赞美。该剧中的鲍西亚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她看来,善行来自于仁慈,而仁慈来源于祈祷。莎士比亚借她之口,说出了下面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的一段话: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象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仗不过象征着世俗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王的尊严凛然生威;慈悲的力量却高于权利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利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所以,犹太人,虽然你素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德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就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上帝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

知识出处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黎丽、郝放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黎丽《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的10节课程;郝放《营养与健康》的9节课程;冯丽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10节课程;徐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7节课程;牛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的9节课程;崔亚楠《百姓生活中的物流科技》的5节课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莎士比亚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基督教
相关作品
圣经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