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牛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木基元、李晓斌系列讲座》
唯一号: 260034020220001171
专题名称: 剽牛
文件路径: 2600/02/object/PDF/260016020220000041/001
起始页: 00:02:17,133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云南就已经出现剽牛的活动了。西南的少数民族在没有掌握牛耕之前,不知道牛是可以拿来耕地的,所以牛是他们豢养的最大的家畜、最值钱的家畜,在盛大的祭祀活动时,都要用他们最值钱的、最大的家畜来祭祀。汉代以后,随着汉族人大规模的进入,把牛耕技术带进来,少数民族知道牛原来还可以耕地的,把它用来祭祀太可惜了,于是剽牛这种活动才逐渐减少,但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了下来。剽牛可以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有钱、有地位。剽牛完了以后,要做一个剽牛的“牛叉”,剽一次牛做一个“牛叉”,然后把牛头挂在家门口。所以谁家的剽牛叉多,谁家挂的牛头多,谁家就最有钱、最有地位,所以它已经成为一个财富标志和象征。

知识出处

木基元、李晓斌系列讲座

《木基元、李晓斌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内容包括:木基元《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3节课程、《云南各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的3节课程;李晓斌《景颇族的历史与文化》的3节课程、《哈族的历史和文化》的2节课程、《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3节课、《佤族的历史和文化》的3节课程;杨福泉《纳西文化的个性研究》的3节课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