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跳月”的民间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苗族篇》
唯一号: 260034020220001034
专题名称: 苗族舞蹈“跳月”的民间传说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19/001
起始页: 00:05:39,466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传说从前平塘姑鹿(也就是今天的新塘乡这个地方)有一家苗族,父母早已双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叫巴卡,十九岁,弟弟叫巴母,十六岁,兄弟俩聪明、勤劳,很受大伙的喜爱。聪明勤劳的哥哥巴卡,每次砍成柴捆好之后,都会找来一些竹子和芦苇,坐在一块大青石板上做管子来吹玩。他把一节竹管的一头用刀削成一个斜口子,把一片芦叶嵌夹在斜口上用嘴向管子吹气,发出了十分动听的嘟呜的声音,他每次上山砍柴以后,都要做一只芦管来玩,因此青石板上留下了不少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芦管,后来,他一个个的捡起来吹玩,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于是,他想把这些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芦管集中起来吹,让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同时发出声响来,他天天想呀,想呀,有一天在砍柴的时候,他砍了一棵泡桐木,发现这棵铜木中心是空的,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桐木的一头从边上钻几个孔,直通中心,把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炉管插进孔中,然后用嘴对着一头吹,这样一来,果然同时发出了几种声音。巴卡回到家里又精心的研制,做成了一把“金芦笙”,能够吹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曲调,每当巴卡吹响这把金芦笙的时候,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幼都出来听,就连天上的飞鸟,也要飞落下来倾听他的吹奏。在离该姑鹿山不远的大山洞里,住有一只大虎猫,这只老虎十分的凶恶贪婪,想把巴卡占为己有,天天为它吹芦笙作乐,有一天这只老虎变成了一位胖女人来到了巴卡的住处,见门锁着他就翻墙跳进屋里,看到炕上有不少的干鱼,他连忙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巴卡和巴母开门进屋,看见了这只大虎猫,就问他:“你为什么要乱进我们家里来偷吃干鱼?”。大虎猫嬉皮笑脸的说:“我不仅吃鱼,我还要跟你成家呢!”。于是,大虎猫一把就把巴卡拉出门直接往山上走,弟弟巴母慌了,连忙追上去拉哥哥,他俩的力气,哪能胜过大虎猫呢,结果,巴卡就硬生生的被大虎猫拉走了。弟弟巴母连忙去寨子里面叫上大伙,一起来帮忙寻找他的哥哥,想从这只大老虎手里把哥哥抢回来,他们找到了下羊场的山头上有一只干兰鸟,在树上对大伙叫着说:“就在茅草棚里,就在茅草棚里”。他们按照这只干兰鸟所提供的线索往前面去寻找,果然在一蓬大芭芽草的背后发现了一个大石洞,那只大虎猫正在洞子里面守着巴卡,让巴卡为他吹奏芦笙。于是,大家伙就用弓箭把这只大虎猫射死,救出了巴卡。从此姑鹿一带的苗族,在每年阴历冬月的第一个亥日,都要集中到下羊场这个地方,载歌载舞聚会。这里,逐渐成为了当地苗族青年男女交际、找朋友的重要方式,人们称之为“跳月”(也叫“找哥哥”)。

知识出处

苗族篇

《苗族篇》

云南省苗族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金平、禄劝两个与其他民族共同建立的自治县以及昭通市为最多。昆明、楚雄、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普洱、曲靖、西双版纳等州市也有分布。云南的苗族多与汉、彝、壮、瑶、哈尼等民族杂居。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苗族音频,通过苗族的民族概况、语言、民族传说、民族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等详细的介绍了苗族的传统文化,人文习俗。

阅读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芦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