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唯一号: 260030020220000576
人物姓名: 纳忠
人物异名: 谱名纳寿恩,字子嘉,经名阿布杜·拉赫曼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0:00:14,733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9-03
卒年: 2008-01-24
籍贯: 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
民族: 回族
非亲属: 马坚;张子仁;林仲明

传略

纳忠,谱名纳寿恩,字子嘉,1909年3月出生在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的一个回族家庭,经名阿布杜·拉赫曼。1940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学者证书”。纳忠曾任中央大学、云南大学教授。1958年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亚非洲史学会第一至三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获得者、巴基斯坦“希吉来国际学术奖金”提名委员。他是著名的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被誉为阿拉伯文化泰山北斗和中阿文化交流友好使者。 纳忠1929年于昆明高等中阿双语学校毕业后,参与了当地回民报纸《清真铎报》的创刊及编撰工作,先后为该报撰稿40余篇。后又在《西北日报》和北平《月华》旬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931-1940年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攻读伊斯兰学,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和文化,同行的云南同学有马坚(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张子仁和林仲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1932年纳忠将埃及著名学者哈桑·曼苏尔的《伊斯兰教》一书译成中文,其后又翻译了叙利亚著名学者穆罕默德·库尔迪·阿里的《伊斯兰与阿拉伯文明》、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爱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1936年获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委员会授予的该校最高学位“学者证书”。 1939年2月间,与马坚等同学一道,奉国内回教救国协会之命,赶赴沙特阿拉伯麦加监督抵制侵华日寇当局派出的伪“华北回民朝觐团”,并在埃及的《金字塔报》等阿拉伯世界大报、电台上撰写了大量文稿,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赢得了阿拉伯世界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声援和支持,被当时国内报刊誉为“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抗日战士”。 1940年回国后,纳忠出任云南明德中学教务主任、代校长,兼任《清真铎报》主编。1942年底被聘为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首次开设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史两门课程,填补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空白。1947年,他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教授的再三邀请,辞去中央大学教席,从陪都重庆回到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在云大开设了世界史、阿拉伯文化和阿拉伯史诸门课程,效力桑梓。 1958年,他奉调入京,参加外交部直属的外交学院阿拉伯语系的筹建并出任系主任。1960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62年,外交学院合并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纳忠先生仍然担任阿拉伯语系主任,从此耕耘在中国阿拉伯语言、历史和伊斯兰文化教学研究的园地里,度过了古稀耄耋,直逼百年岁月。 1991年,纳忠获得北京市优秀高校教师称号,并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荣获“抗日老战士”称号。2001年10月25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授予的首届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这项奖励被誉为“世界阿拉伯文化界的诺贝尔奖”,纳忠教授是非阿拉伯国家获得这一国际文化奖项的第一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的荣誉。 纳忠担任过云南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务委员、学术委员和学位委员/中国中东学会顾问、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和西亚非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编委会常委兼亚洲史副主编、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提名委员、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3年,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丛书《北外学者选集》之一的《纳忠选集》,由外研社出版。《纳忠选集》分“文化篇”、“历史篇”、“宗教篇”三部分,其中既有纳忠先生早年发表在《清真铎报》、《月华》、《禹贡》等文化刊物上的文章精粹,又有他学术生涯成熟期和高峰期的著述《回教诸国文化史》、《埃及近现代史》、《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阿拉伯通史》等作品的章节选萃。 纳忠的主要贡献有: 1943年3月,首次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央大学教授阿拉伯语,并编写出中国高校使用的第一本阿拉伯语教材。 1945年,首次在中央大学为本科生开设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课程。 1958年奉调北京外交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编写了《阿拉伯语课本》、《阿拉伯语语法》等教材,为我国外交战线培养出一批阿拉伯语人才。 1962年奉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后开创阿拉伯语系,编写高年级精读课教材,后又倡导、主持编写了《阿拉伯语》(10册)和《基础阿拉伯语语法》(4册),该系列教材被全国各类阿拉伯语院校采用,影响广泛。 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位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阿拉伯历史专业的博士。 纳忠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桃李满天下,到晚年仍勤于钻研笔耕,因此著作等身,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译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是国务院评选的“对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长期从事阿拉伯历史、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著有《回教诸国文化史》、《埃及近现代史》,译有(埃及)译有(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叙利亚)阿库尔德·阿里《回教与阿拉伯文化》。纳忠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08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回族篇》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回族音频,内容包括民族概况、民族语言、民族传说、民俗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编
职位
教授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顾问
职位
学术委员
职位
学术委员
职位
常委
职位
副主编
职位
提名委员
职位
通讯理事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