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大沙河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唯一号: 151036020220000222
实物名称: 薛城大沙河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1076.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K928.42
主题词: 江河

实物简介

薛城大沙河是薛城区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山亭区柏山飞来泉一带,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境内长度'40公里。流经邹坞、陶庄、张范、南石、夏庄、兴仁、临城、常庄等乡镇,在西万穿运河入微山湖,薛城大沙河主要由4段河流组成,即许由河、蟠龙河、南明河和十字河。建国后在十字河整修治理工程中,把山家林至陶庄铁路桥西两支河的汇流处以上的河段,统称为蟠龙河北支及南支,向下称为薛城大沙河(或十字河)。1985年10月,此河系主干统一改称蟠龙河,载入《中国地名大词典山东分册》之中。 1567年(明隆庆元年)在大沙河下游进行复堤,以防“薛水之溢”,并在微山县纸坊村西修石坝,高约4米,长百米(该坝于1970年建济微公路桥时拆除)。1935年,山东省建设厅规划设计大沙河疏浚工程,提出了洪水流量及施工意见书,并准备对入湖一段以上两公里处进行治理,由于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工程规划未得实施。 1956年5月,山东省沂沐泅治淮指挥部对薛城大沙河进行了全面规划,10月初完成初步设计,12月底完成施工工程详图。1957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决定对薛城大沙河进行全面治理。依据《十字河施工方案》分两期进行施工。 第一期工程由济宁专区成立工程指挥部,组织滕县、微山、济宁、邹县等四县民工68921人,各级干部1560人,技术人员105人,医务人员254人,共70840人。组成4个总队,滕县为第一总队,微山为第二总队,济宁为第三总队,邹县为第四总队,于1957年10月12日开工,11月9日至12月8日相继竣工,工期40天。此期工程全系土方工程,新薛河挖河筑堤,自官庄起,孟庄止,全长17.45公里,薛城大沙河筑堤,自梁里附近起,薛城北铁路桥止,全长15.6公里。小沙河改道自四里石起,西小坊止,全长4公里。 另有蟠龙河疏浚,自峄县山家林西南北支汇流处至黄甸东入大沙河,全长8.6公里。共完成土方503万立方米,工日253万个,国家投资430万元。 第二期工程由济宁专区十字河整修工程滕县指挥部领导,于1958年3月20日组织全县民工33692人,至6月1日竣工,历时84天。工程内容:大沙河铁路桥以下筑堤工程,小沙河单庄铁路桥以下改道工程,匡山头、匡山腰修堤工程,绳桥修堤及小沙河堵口堵坝等工程。蟠龙河包括南石沟营至东邹坞疏浚工程,蟠龙河南支开挖及疏浚,以及袁庄围堤等工程。全长80.47公里,完成土方381万立方米,石方5.5万立方米,用工日167万个,国家投资64万元。经治理后的薛城大沙河标准为:防洪二十年一遇,排涝五年一遇。 1971年经受了百年一遇洪水,实际过量达到2430秒立方米。1977年至1985年间,国家又陆续组织力量进行大沙河护坡、整堤,同时先后建起了桥、闸共10座,提水站43处,基本解除了洪水威胁,并能灌溉两岸万亩耕地。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