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粮间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唯一号: 151034020220001001
专题名称: 桐粮间作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104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桐粮间作是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1974年台儿庄区兰城公社三付楼、马兰公社道庄、彭楼公社黄塘、涧头集公社木庄等大队,建成了全市第一批桐粮间作试点860亩,株行距5x40米,每亩33株。1980年春薛城区张范公社南石公社建成桐粮间作5500亩。同期台儿庄区在泥沟公社胡家洼、泥沟、赵庄、马庄大队一带,建成桐粮间作4000亩。1981年,滕县又在洪绪等公社建成桐粮间作8000亩,峰城区古邵、阴平、坊上、曹庄等南部公社建成桐粮间作2830亩。 198工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各地虽然作了“树随地走,成材归已”的规定,但群众害怕政策再变,毁树种粮心切,张范至南石一带5500亩桐粮间作树木,仅一年左右时间即破坏殆尽。岗头、泥沟等公社的桐粮间作,至1982年也大部被破坏。1982年全市新建桐粮间作3260亩,也损失大部。1984年,全市累计发展桐粮间作4.98万亩,年末仅残存6200亩。累计损失面积达4.36万亩,占发展总面积的87.5%。 1985年,一个冬春又发展桐粮间作15.4万亩,出现了涧头集、兰城店、阴平、坊上、王庄、沙沟、常庄等7处万亩桐粮间作乡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