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前祭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唯一号: 151034020210000125
专题名称: 灵前祭品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27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老人咽气后,族人把箔截成四道经,名曰“灵箔子”,用凳子在中堂支上灵床,把遗体安放在上面俗称“停灵”;并用苘把双脚扎拢,名曰 “络脚绳”;灵前放一小桌,桌上放一个碗,碗内放一插着模子的馒头,名曰 “悼头饭”;并放一油灯,名曰“阴魂灯”;桌旁放一瓦盆专供烧纸用,俗称 “老盆”,老盆底部钻眼;并按死者的岁数扎一杆草把,上面挂上金、银、纸锞子,称“隐魂草”;糊一长纸条,俗称“纸杆子”,又称“引魂幡”;再糊一背褡子放在秆草把子上。老人过世,贴封门纸,家里大门和屋门上贴一火纸条(如今都用白纸条),俗称“封门”,也称“藏魂纸”,意为把门神盖上,好让死者的灵魂出入不害怕。如两个老人去世一个,一个门板贴一张纸条;两位老人都不在,一个门板交叉贴两张纸条。在大门旁,男左女右挂上打好并剪口的火纸,俗称“纸堳墩”,也叫“丧墩”。纸堳墩是家中死人的标志,溜乡小商小贩见了不敢在门前吆喝停留,当官员下乡看见不去办公事,这叫“官不差,民不找”。在灵堂,用火纸包上纸封放在门槛两边,前三后四摆好。喊路,由长孝子用一秫秸(或竹竿),长度与死者身高相等,站在磨顶上,指向西南并高喊“爹或(娘),西南冥光大路”。连喊三遍后,烧纸钱,全家大哭。西南方向通天堂,走那条路好成神。民间认为,人死后不喊路之前不能哭,否则死者的灵魂会迷路。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大宗村志》

本书记载了大宗村自明朝洪武二年建村开始的历史沿革、自然状况、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宗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在不同历史涌现出来的知名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