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鸣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694
人物姓名: 董鸣春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982.pdf
出生年: 1908年
卒年: 1981年
籍贯: 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乡张庄村

传略

董鸣春(1908-1981) 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乡张庄村人。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代理司令员。他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童年捡煤渣和放牛,14岁在地主家当雇工,后去旧军队当兵和在枣庄出苦力。1932年他参加中共枣庄地方组织领导的枣庄煤矿大罢工。1937年12月,由李微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枣庄沦陷后,董鸣春、等受特委委派在枣庄一带组织起200人的抗日游击队,他任副队长。同年11月,进“岸堤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因原部队负责人叛变投敌,董未结业即返回部队,经过他做工作,原部队留下近百人编入峄县保安大队,他先后任保安大队中队长、大队长。其时,敌人对他利诱策反,未为所动。 1939年,他任鲁南支队第二大队队长。1940年,参加白彦争夺战及反扫荡斗争。1941年6月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次年任代理司令员。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警备八旅十六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鲁南战役、唯祀战役、淮海战役和攻克许昌、洛阳、开封、济南、舟山等地的战役。此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处副处长、第二十二军后勤部副部长、舟嵘要塞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