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36
人物姓名: 李乐平
人物异名: 又名:李子升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26.pdf
性别: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71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滕县羊庄镇赵庄

传略

李乐平(1906〜1971),又名李子升,滕县羊庄镇赵庄人。幼年时家中殷实,后逐渐破落贫寒,6岁就养于外祖母家,8岁读私塾,后升入滕县高等小学,18岁毕业后在滕县教育局干事务员一年,20岁到上海考入法租界华人巡捕。此期间,亲眼看到上海工人贫困交加,思想上同情工人处境。上海“四▪一二”闸北大屠杀以及广州暴动彭湃牺牲的消息,使乐平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动性及对蒋介石腐朽政权的绝望。为了支持上海工人、学生的革命行动,他身为洋人华捕(外国租界地雇用的华人警察)。在上海格登路两间新土房,曾两次鼓动码头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并决心投入革命斗争的洪流。I932年5月,由丁祝华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委任上海法租界华捕地下党支部书记并兼中共江苏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4年4月6日,由于敌人的长时期盯梢,不幸被法租界逮捕。后引渡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又转苏州反省院。1937年8月31日,国共统一战线形成后,赦免出狱。乐平同志被捕后,在洋人监狱和国民党反省院长达4年半之久,长期身陷囹圄的铁窗生活。他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把监狱当作学校,潜心读书,研究革命理论,向难友们宣传革命思想和我党的方针、政策。为抗议狱中的恶劣生活待遇,他号召难友团结一致,使绝食斗争取得胜利。 1937年9月,李乐平同志出狱后,因病返回原籍滕县。本想稍加休养调治再赴延安,但因南京沦陷于敌手,关系中断,后经南京办事处刘慎远同志批准留滕开展抗日工作。不久找到中共党员王右池、王见新等同志,并参加了中共滕县特别支部,从事民先和农救会工作。1938年3月,乐平同志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积极组织抗日武裝。他与王见新、王右池、渠玉柏等同志,以滕东善崮“农民抗日训练班”为基础,组建了120余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5月下旬,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将沛、滕、峄三县抗曰武装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乐平同志以滕县县委军事部长的身份,与于公、渠玉柏率队热烈响应特委决议,前往滕峄边合编建军。义勇总队成立初期,他虽未担任具体任务,但他积极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耐心教育部队,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这支刚刚诞生的人民军队成长、壮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年7月4日,义勇总队第一任政治委员何一萍同志牺牲,9月6日,第二任政治委员李浩然同志奉命调山东岸堤抗日军政干校工作,李乐平同志被特委任命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政治委员。因统战工作和斗争形势的需要,乐平任政委不久,义勇总队先后改称张里元部直辖四团和二旅十九团以及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李乐平同志连任政治委员。1939年12月,他奉命调地方工作,任鲁南特委委员兼鲁南四地委书记。1940年11月,调鲁南区党委任秘书长兼统战部长。1941年10月任鲁南专署专员,后任鲁中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副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局长、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江苏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等职。1971年11月19日因病不幸逝世*被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为烈士,遗体安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