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克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67
人物姓名: 生克中
人物异名: 字:允之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95.pdf
性别:
出生年: 1871年
卒年: 1934年
亲属: 生克昭

传略

滕州李店生氏,以其“善接骨术”专治“跌打损伤”而闻名苏鲁。祖创的正骨秘方传至I7世纪。在“克”字辈中却出了“弃医修志”的同胞兄弟一一兄为克中(1873〜1934),字允之;弟是克昭(1893〜1975),字介明。 生克中自幼热爱读书。每次府县会考均名列前茅。光绪末年废科举后,继承祖业熬制膏药,正骨治病。省内外求他治病的络绎不绝。他在看病之余常阅读县志。滕县志从清道光版后数十年未曾编修,使他大发感慨,自思人断骨不能行动,县断志不知历史,人不可断骨,县不可断志。从此,下决心续修县志。 1926年,县志局成立,生克中是主要成员之一。他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遂把熬药治病之事交给二弟办理,自己集中全力编修县志。不到一年,军阀混战,战火四起,政局动荡,修志局解散。不久,其父亲去世,国难家忧集于一身,但他修志的志向不移,准备将志稿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以备后人修志使用。 为写好志稿,生克中阅读《通鉴》,二十四史及诸子百家文集等文史书籍,广泛搜集史料。如写“孟子馆于上宫”,他实地考察了遗址。在编写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文约事丰。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写成《滕县续志稿》四卷。志稿完成后,印刷仍是难题。当时政局不稳定,县长无暇顾及,生克中便拿出自家多年的积蓄,去印书馆付印。1930年,四卷《滕县续志稿》正式铅印出版。 1933年。县志局重新成立,由淸末翰林高熙喆续修滕县忘。高熙喆、生克中分任总纂、分纂。生克中如愿以偿,更加忘我地工作。1934年农历六月三日,生克中用过早餐,到县志局缮写县志稿。这天,天气炎热,生克中手握毛笔,胸闷头胀,坚持到中午,回家后就卧床不起,当晚痰涌而死。时《续滕县志》前四卷稿已经定稿。不久,县志局解散,志稿藏于县署。 生克昭是生克中的三弟,受大哥的影响较深,不以秘法治病为重,热心修志事业。生克中死于修志,生克昭决心要完成长兄的未竟之业。1938年,日军侵占滕县,生克昭冒险赶回县城寻找志稿,经多方查找,志稿未能找到。一天,张金元、吴象揆告诉生克昭,县志稿由县长谢锡文让张守斌保存。生克昭闻讯大喜,急与杨知性抄录成副本,准备刻印。 生克昭博文好古,看到续志无金石之门,决心补齐。他南至吴越,北走京师,往来数年,搜集到出土的周金文、汉印、汉晋唐宋画像碑碣拓本等珍贵文物,详加考证后,作为《续滕县志》的卷五。为了保证志书质量,生克昭往返于京津之间,聘请专家学者审稿。先聘请张少元教授校阅通纪,又请天津王纶阁、东莞容希白、胶西柯燕船等为金石志审稿,再求高翰林的高足陈墨香校对志稿。最后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书名。 抗日战争时期,无人顾及修志,生克昭决定自费刻印。先取田50亩,复废祖产,于1941年秋,聘请百余人,在北京法源寺刻印续志,他亲自刻金石志。未完,又转北京西南苑请一人协助,于1944年秋全部刻完,由中华书局的罗瑞享印刷出版,《续滕县志》从编写到成书,历时12年,共印书60部。 生克昭晚年虽家境不丰,仍致力于古文、篆刻、书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75年病故于北京。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