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38
人物姓名: 疏广
人物异名: 字:仲翁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38.pdf
性别:
时代: 西汉
籍贯: 东海兰陵
亲属: 疏受

传略

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起初,他在家乡办学教书,颇有声名。疏广的名声传到汉朝的京都长安之后,被朝廷征为博士。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选疏广为太子少傅。数月,又升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名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 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很受朝廷器重,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每当太子朝见皇帝之时,疏广在前,疏受在后,气派非常人所比。满朝文武无不羡慕不已,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 疏广任太傅五年,看到朝廷中争权夺利日趋严重,感到自己力薄势小。久宦必为所害。于是便对其侄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我们现在俸禄到二千石。宦成名立,时间长了恐无善终,还是趁早回家养老。”疏受表示听从。不久,二疏皆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临别之日,文武百官及朋友、乡民设宴饯行,在长安搭帐举行隆重送别仪式,出动送行的车辆达数百辆之多。道旁许多民众,看到二疏辞朝而去,都称赞二疏是两位贤德的大夫,有的还为之感动而下泪。晋代诗人陶渊明有“咏二疏”诗: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反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二疏辞官回到家乡罗藤之后,并没有将皇帝所赐之金用以增置田产或留给儿孙,而是将金遍赠乡里和宴清亲朋故友。二疏的子孙看到这种情景,便托人劝说疏广让其把钱用来给子孙买些田宅。疏广说:我并不是不为儿孙着想,因为现在他们有房子住,有田种,能够满足自己的衣食之需,过着与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也就可以了。如果再为他们增添田宅,使之有所贏余,那只能教子孙懶惰而已。“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我虽不能教育他们成为贤人,但也不能增添他们的过失。况且富人总是被众人所怨恨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曰“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历代名人对二疏“功成不居,父子清风”的义举深为所动。除陶渊明有诗咏二疏外,唐朝的刑部尚书权德舆以及宋朝的文学家苏东坡都曾写赋赞颂二疏。 二疏城和二疏祠现已无存,但其遗址已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