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595
人物姓名: 张鸿仪
人物异名: 曾用名:张洪仪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327.pdf
性别:
出生年: 1912年
籍贯: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
民族: 回族

传略

张鸿仪,曾用名张洪仪,回族, 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全家返回故乡台儿庄镇,后迁居枣庄镇金庄亲戚家。7岁进基督教小学读书,8岁时父亲病故,因家贫辍学。13岁时才免费进枣庄中兴小学读书。23岁进枣庄中兴职业中学。“一二•九”运动后,他和同学们一道投人爱国救亡运动,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各种活动。1936年8月由李微冬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兴职业中学学生中第一个共产党员。他在学校一面读书,一面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公开组织名为虹(红)队的篮球队和“兴中读书会”,藉以联络爱国志士,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进步同学创办《抗敌报》,摘编抗日新闻,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从集稿、编辑到排版、印刷,他都亲自动手。他还多次组织募捐,献给抗日前线将士,既唤醒民众,又鼓舞士气。 1937年12月,受党的派遣,他随朱道南、纪华等人带领抗日自卫团,编入原阎锡山部退伍师长、滕文学校校长杨士元在滕县组建后迁往枣庄的地方武装“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他和纪华等人在该部政训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3月初,日军进逼滕县,抗敌自卫军司令杨士元南逃,朱道南、纪华等人带领原抗日自卫团的部分武装回到峄县北部山区活动。抗敌自卫军招兵处长、中共党员董尧卿受命以抗敌自卫军名义,在滕(县)峄(县)边界地区继续发展抗H武装,张鸿仪带领数人,留在董尧卿部做政治工作。不久,他又奉命撤出自卫军。 同年5月,由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张鸿仪任三大队中队指导员。7月,义勇总队反顽战斗结束后,他升任三大队副教导员。10月,三大队教导员纪华调任中共峄县县委书记后,他继任教导员。尔后,义勇总队几次易名,他一直任教导员。他与大队长配合密切,同心协力带领部队作战,战功显著。1940年7月,苏鲁支队支队长张光中带领三营到运河南北地区配合运河支队开辟新区。不久,张鸿仪奉命调任运河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兼一大队政委。10月,他参加了朱阳沟战斗,进行战场宣传鼓动,组织机关勤杂人员参加战斗,安抚伤员,为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11月,运河支队进人山区整训,其主力与教导二旅五团合编,他仍任三营教导员。 1942年5月,他任鲁南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11月调任鲁南独立支队政委。该支队活动于微山湖及津浦、临枣铁路两侧敌占区,部队高度分散,担负着党政干部过微山湖的护送任务。他不避艰险,来往于各部队之间,检查指导工作,使部队素质不断提高。 1943年7月,鲁南区党委决定组建二地委(运河地委),他兼任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他既主持部队工作,又兼做地方党的工作,任务繁重。 1944年底,鲁南独立支队撤销,他又调任鲁南铁路工委书记兼鲁南铁道大队政委。1945年6月,他与大队长刘金山率鲁南铁道大队在山里整训结束返回驻地途中,住在滕县的大官庄。一天拂晓,突遭日伪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他亲率战士在后掩护,不幸右胸中弹负重伤,即被送进鲁南军区医院救治,军区司令员张光中立即派人送来了一些药品,令医生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3岁。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 物》(第一集)图文并茂,资料撷取真实详尽,考究取证科学严 谨,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199位滕县籍或曾在滕县工作、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精英群体。他们中,有建党初期,在 白色恐怖下为了崇高信仰,舍生忘死,历尽艰险,义无反顾的 革命志士;有在敌人刑场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 革命先烈;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 牺牲,屡建奇功的战斗英雄;有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以身作 则,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这些革命前辈丰富多彩的人生 经历、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组成了一 幅幅漫卷烽火硝烟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华彩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传之久远、光 照千秋的历史丰碑。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