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褒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165
人物姓名: 曹褒
人物异名: 字:叔通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761.pdf
性别:

传略

曹褒,字叔通,薛人。少年时志向专一,有大度,年轻时继承父亲曹充的事业,渊博典雅,通达学识,尤其喜欢以礼待士。常为朝廷制度未完备而遗憾,羡慕叔孙通为汉朝创立礼仪,昼夜精心研究,沉吟而专心思考,睡觉时就怀抱笔札,走路时就诵习文书,当他极度用心思考时,忘记了所去的地方。 曹褒起初被举荐为孝廉,又调任圉县令,以礼治理民众,以德教化时俗。当时别的郡有盗徒五人来到圉县界内,属吏捕获五人,陈留郡太守马严得知而痛恨恶人,劝县令杀了他们。曹褒告诫属吏说:“皋陶传说中舜之臣,掌管刑法)不为强盗制定死刑;管仲遇到盗賊交给公法处置。现在奉太守的旨意而杀了这些盗賊,是违背天意,而顺从府中官长的心意,会受到上天沉重的责罚”。马严上奏曹褒软弱无能,曹褒被免去圉县令而回到郡中,担任功曹。 元和二年,汉肃宗(汉章帝)想制定礼仪音乐制度,征召曹褒任命为博士。曹褒知道章帝的旨意是想有所作为,就上疏说:“从前圣人接受天命而主宰天下,莫不制定礼乐制度,以显明功德。功业成就便作乐,教化成功就制礼,所以拯救世俗,招致吉祥,为万民向皇天求得幸福。应该制定礼乐制度,创立汉朝的礼仪,极大地彰显祖宗美好的盛德”。章帝为了及时创立朝廷礼仪法典,第二年又下达诏令。曹褒看了诏书,再次上疏,详细陈述礼乐的根本,创制变革的意义。章帝于是任命曹褒为侍中,伴随章帝南巡。章和元年正月,又召曹褒到嘉德门,命令小黄门(宦官) 拿着班固所献叔孙通的《汉仪》十二篇,诏命曹褒说:“这部著作散漫疏略,多不合乎法则,现在应该礼据礼仪加以条贯修正,使它可以施行。在南宫、东观(尽心)聚集工作”。曹褒受命后,就把有关礼仪的事加以调整排列,依据以前的典籍,用五经和预言未来的文字图录加以参考融合,编写出天子至于庶人成年、婚姻、吉凶之事自始至终的礼仪制度,形成150篇。章帝去世,和帝即位,曹褒就为这部礼仪制度文献作了注释说明,和帝于是把新礼二篇冠于全书之首。提拔曹褒监羽林左骑;永元四年,调任射声校尉。 曹褒在射声校尉任上,营房中有死人装殓在棺而没有埋葬的百余所,曹褒前去询问没有埋葬的原因。官吏回答说:“这些人多是建武年以来断绝而没有后代的,所以无人掩埋”。曹褒于是为这些人买了空地,把这些没有主的死人都埋葬了,摆设祭品来祭祀他们。调任城门校尉、将作大匠。当时发生了疫病,曹褒巡视病人,为他们送上医药,安排粥饭,很多病人得到救济而活命。永元七年,离开京城担任河内太守。当时春季和夏季大旱,粮谷很贵。曹褒到任,就裁减吏员,合并官职,辞去奸恶而残害百姓的官吏,大雨普降,这年秋天大丰收,百姓供给充足,流浪在外的人都回乡了。后来曹褒因上奏灾害情况不属实而被免官。不久又征召,两次调任,又担任侍中。 曹褒知识渊博,通晓古事,为儒者所尊崇。永元十四年,在任中去世。作《通义》12篇,阐发经典的各类议论文章120篇,又传《礼记》49篇,教授学生1000余人,庆普的《礼》学因而传播于世间,《后汉书》有其传。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