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区分布及种植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2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产区分布及种植沿革
分类号: S501.9;S504.7
页数: 2
页码: 985-986
摘要: 产区分布:遍布于广大农村每一个角落。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显著多于生产条件差的山区和沿湖沿运低洼地区。种植沿革:至建国前,除极少数越冬蔬菜应用七墙、谷草风障外,都是露天栽培。自50年代开始应用风障玻璃阳畦,60年代开始应用玻璃温室,70年代开始应用塑料薄膜阳畦和麦田套种黄姜,1980年开始应用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产区分布 种植沿革

内容

产区分布本市蔬菜生产分布极广,但也很零散,遍布于广大农村每一个角落。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显著多于生产条件差的山区和沿湖沿运低洼地区。绝大多数农户无固定的菜园地,多采取占一段粮田改种一季菜的办法,种植些耐早性强、收获量较大的胡萝卜、南瓜、豆角、甜瓜、梢瓜、蔓著、辣菜、毛芋头、菊芋、地溜子、小油菜等粗菜。只有城镇郊区、矿区及靠近河流、坑塘、水井的少数村庄农户,方有小片固定水浇菜园地,多种白菜、萝卜、茄子、辣椒、芹菜、菠菜、黄瓜、韭菜、甘蓝、西红柿、葱蒜、黄姜、马铃薯等细菜。有些蔬菜,由于历史上的种植习惯,栽培技术和生产条件等原因,生产区域性较强,集中分布于几个点、片。大白菜为台儿庄区泥沟,滕县级索、大坞一带;萝卜为台儿庄区吴庄,薛城区邹坞、古井、常庄,滕县大坞、姜屯一带;马铃薯为滕县龙阳、界河,薛城区大巩湖,峰城区庙后一带;黄姜为滕县龙阳、界河,市中区郭里集一带;黄瓜为滕县坞沟、东沙河,峰城区南关、北关,台儿庄区北园、菜园,薛城区临城一带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后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各村庄的蔬菜,集中分布于社员自留地里。1959年至1961年,市蔬菜公司在峰城南、北关、郭里集、邹坞、南石沟、薛城南、北街、南常等地,建立蔬菜生产基地4800亩。到1985年全市发展到1.67万亩。有些区县、乡镇也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区分布相对集中。但有些蔬菜的区域性仍然较强。其主要产区分布是:大白菜为峰城区峰城镇,滕县级索、大坞镇,薛城区临城镇、南石沟乡,市中区郭里集乡等;萝卜为滕县级索、大坞、姜屯等乡镇,薛城区常庄、邹坞乡,市中区郭里集乡,峰城区峰城镇,台儿庄区泥沟镇;马铃薯为滕县界河、龙阳、级索等乡镇,峰城区曹庄乡,薛城区周营镇;黄姜为滕县龙阳乡、界河镇,山亭区北庄、半湖、冯卯乡、店子镇,市中区西王庄乡、安城乡;大葱为滕县城关、姜屯、界河镇,薛城区邹坞镇,峰城区峰城镇;大蒜为滕县岗头、望家、大坞、级索、姜屯、界河等乡镇;辣菜为滕县大坞、姜屯、界河、东郭等乡镇,峰城镇;西瓜为台儿庄区彭楼、兰城、泥沟、侯孟等乡镇,峰城区甘沟、昊林、阴平,市中区周村乡,薛城区周营、南常乡,滕县级索、东郭、岗头、姜屯等乡镇;其它如黄瓜、梅豆、辣椒、芹菜、甘蓝、西红柿、菜花、芫婪等细菜,多在市、区(县)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其中,保护地栽培的越冬蔬菜,主要集中于峰城区南关、侯桥,市中区前小湾,滕县董村、邵瞳等村庄。食用菌分布于枣庄市内,市中区苗庄,薛城区沙沟,滕县城郊、官桥,峰城区大桥等地。种植沿革各种蔬菜的种植,历来多沿用旧法。至建国前,除极少数越冬蔬菜应用七墙、谷草风障外,都是露天栽培。自50年代开始应用风障玻璃阳畦,60年代开始应用玻璃温室,70年代开始应用塑料薄膜阳畦和麦田套种黄姜,1980年开始应用保护地栽培(包括塑料薄膜小拱园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到1985年全市蔬菜地膜覆盖栽培1万亩,西瓜地膜覆盖栽培(或小拱园)0.5万亩。1983年滕县界河镇南张庄开始应用马铃薯脱毒阳畦保种技术。1984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峰城区南关科研站开始应用地热线大棚蔬菜栽培。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