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供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2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供电
分类号: TD82
页数: 4
页码: 636-639
摘要: 建国前,私营小煤井都是实行集中排水系统,中兴煤矿公司在枣庄矿南、北大井和牛窑处建立了排水系统,实行分区排水。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矿井供电

内容

建国前,私营小煤井都是实行集中排水系统,中兴煤矿公司在枣庄矿南、北大井和牛窑处建立了排水系统,实行分区排水。
  建国后,新建的矿井,按矿井设计涌水量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建造泵房、水仓,装备水泵、管道;对枣庄、陶庄、田屯等老矿进行排水能力改造,排水方式采用从各下山泵房将水排至主要大巷,或从下水平将水排至上水平,沿水沟流至井底水仓,然后由中央泵房排至地面。直至1985年,枣庄矿务局多数矿仍采用这一排水方式,仅甘霖、朱子埠、柴里3矿二水平的水不排到中央泵房水仓,而改为直接排到地面。
  一、自备电源供电1.枣庄电厂1911年,中兴煤矿公司在今南大井北侧建电厂。1913年正式建立中兴煤矿公司发电厂(1924年改称中兴煤矿公司电务处)。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后,将电务处改为电务课。建国后恢复发电称枣庄电厂。
  1911年建电厂之初,有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制造的75HP蒸汽机1台,53KW三相交流发电机1台,供1号大井(南井)开拓及经理处各办公室照明用电。此机于1918年调往外地。1913年,购进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制造的720KW引擎发电机2台,日发电量约18000度,为矿区照明和1号大井2台6吨水泵、运煤小绞车以及通风等设备提供动力。1922年,购进西门子制造公司的1600KW透平发电机2台,为筹建2号大井(北井)拟使用980马力绞车供电。1934年购进BBC公司制造的3200KW汽轮发电机1台,1935年并网发电,为新建3号大井(东井)而安装的408HP提升绞车和井下排水设备,以及十里泉新建的供水设备供电。
  1937年,中兴煤矿公司将3200KW汽轮发电机运往汉口。日军侵占枣庄中兴公司后,1940年,从日本芝浦电器公司购进1台4000KW汽轮发电机组。1941年机组投入运行,此时电务课发电厂共有5台发电机,发电能576枣庄市志力为8640KW。除供应枣庄煤矿所需电力外,还向恢复生产的陶庄矿供电。1946年,停止发电。建国后经修复于1954年恢复发电,供给枣庄矿两路电源,分别为1号3KV线和2号3KV线,每路出线以1000A设计,线路以油遮断器外侧的隔离开关为产权分接处,开关以内由电业部门投资、设计、安装,开关以外由枣庄矿自行投资、设计,安装。
  至此,枣庄电厂改变为外来电源。
  2.陶庄电厂1941年,日军侵占中兴煤矿公司后,用75KW蒸汽发电机1台,由2台兰开夏锅炉,5台高尼西锅炉提供蒸汽进行发电,又用从峄县耶苏教堂购来750KW小型柴油发电机1台发电,供井巷及办公室、宿舍照明用电。1949年初,有15KW发电机2台,11KW直流发电机1台,以汽泵作动力发电,电压220伏,供井上照明用电。1950年初,从新坟调入2台190KW引擎发电机。同年8月,从西河煤矿购来240KW引擎发电机1台。1952年10月,从山西调入美国制造的550KW透平发电机1台。4台发电机发电总量为1170KW,供陶庄矿生产及照明用电。原2台15KW汽轮发电机和1台11KW直流发电机停止使用。1955年7月,陶庄矿有了枣庄一陶庄线路的电源,陶庄电厂停止发电,设备调往外地。
  3.级索电厂级索电厂于1958年12月选地址勘查,1959年元月动工兴建,1960年11月第1台1500KW发电机试车发电。1961年1月5日正式投产发电。1961年10月,第二台1500KW发电机组由电厂自行安装后发电。级索电厂属煤炭部第八建井处,主要为建设柴里矿井供电,同时为办公、生活用电服务。1964年8月,第八建井处交枣庄矿务局管理,主要设备有1号10吨水暖锅炉,2号12吨水暖锅炉,1500KW汽轮发电机2台,1500KW发电机2台(电压6.3KV,型号TQ-15T2J;励磁机为18KW。电压90V)。并有2条6KV输电线路通到柴里井,全长8.75公里,导线规格为AC-7001961年至1973年8月,柴里矿的全部用电量均由级索电厂供给。从1973年9月起,级索电厂成为柴里矿第二电源。
  4.第一列车发电站1956年12月,第一列车发电站从南京浦口调至陶庄煤矿,站址在陶庄电厂围墙东至供电工区东山变电所之间,为捷克进口成套列车发电设备,有2500KW6300V发电机1台,8.5吨锅炉2台,汽压42Kg,汽轮机1台。电站发电后从东山变电所挂网。属东山变电所第二电源。1958年3月,韩陶线运行后,东山变电所又有了第二电源,该站停止发电。同年7月,第一列车电站调往内蒙古昭乌达盟平庆煤矿。
  5.第十一列车发电站电站为苏联产成套设备,1959年6月由福建省三明市调至官桥矿务局。同年10月1日发电,通过两条电缆进官桥变电所605号和607号开关上二段母线并网。
  1966年至1975年,平均发电量为2864.6万度。70年代后期,年发电量3100万度以上。十一列电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保持正常发电,满发超发,供八一、莱村、魏庄等矿生产用电。1984年,该站全部设备由水利电力部调至海南岛。
  6.第二十八列车电站第二十八列车电站是国内第一台6000KW列车电站,1959年在济南钢铁厂组建。
  发电机型号为TQC5466/2型,由上海电机厂制造。1976年1月,该站由武汉钢铁厂调至陶庄,站址在陶西井。同年10月发电。列车站发出的电,送陶北井变电所,供陶北所各线路使用,包括水采、井下用电。多余负荷经陶北至东山变电所14号及21号6KV母线卷十九煤炭工业志577并网送出。
  二十八列车电站的年发电量,除1976年和1983年分别为846万度和2849万度外,从1977年到1982年,最低为4023万度,最高为4809万度。1984年元旦停止发电。同年7月,机组被调到海南特区。
  KVA三、枣庄矿务局矿井供电二、外围电网和矿区输电线路50年代初期,建设贾汪至枣庄35KV输电线路,华东电力设计分局设计,徐州电业局投资。华东23输变电工程处施工。线路全长54.7公里,导线型号为AC-70,供电能力3000KW.1954年投入运行。该线路为枣庄电厂恢复期的施工、枣庄煤矿排水、陶庄矿一级负荷用电及矿区的备用电源。50年代末,枣滕35KV电网初步形成,35KV韩陶线与徐州电网联网。1967年韩陶线升压为110KV引入夏庄变电所。十里泉至夏庄110KV线路向夏庄变电所送电,夏庄变电所投入运行,枣滕电网升压为110KV系统。70年代初,与大屯电厂连接的欢城110KV变电所投入运行,枣滕地区与徐州电网有韩夏、大欢2条110KV线路连接。后来,济宁至夏庄220KV线路建成。自1967年至1984年,枣庄供电局夏庄110KV变电所、欢城110KV变电所、西郊110KV变电所,建立了夏陶(一)(夏庄变电所东山变电所)、夏陶(二)、’陶洪(东山变电所至洪村变电所)、西洪(西郊变至洪村变)、夏刘(夏庄变至刘村变)、官刘(官桥变至刘村变)、夏官(二)(夏庄变至官桥变)、欢柴(东)(欢城变至柴里变)、欢城(西)(欢城变至柴里变)、欢田(欢城变至田陈变)、西朱(西郊变至朱子埠变)、朱洪(朱子埠变至洪村变)等12条35KV线路向枣庄矿区供电。自1972年至1985年,枣庄矿区建立并开始运行的有官桥、东山、刘村、栗庄、柴里、洪村、田陈、朱子埠等8个变电所,共有变压器16台,总容量为138600建国前至建国初,枣庄矿、陶庄矿矿井用电由自备电源供给。1954年后,各矿均建有矿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由自备电源和矿区地面变电所引入电源后,经矿地面变电所以6000伏钢丝恺装干式纸绝缘电缆,通过井筒引到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担负井底车场的低压设备和照明供电,并将6000伏电源输送到各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将6000伏电压变为380伏电压向采区设备供电。中央变电所到采区变电所使用低压6000伏级铅包纸绝缘恺装电缆;采区变电所到采区配电点使用低压1000伏级铅包纸绝缘恺装电缆;配电点到动力设备使用500伏级橡套电缆。
  四、地方煤矿供电建国前,枣庄市地方小煤窑无电源供电,多用煤油、菜油点灯照明,少数使用乙炔气灯。
  建国后直至1958年,地方煤矿始自行用柴油机发电,供小型设备动力用电。照明仍多用煤油灯。1960年至1970年,枣庄地区电力工业发展,地方煤矿多以联接附近农用线路,或从统配煤矿、附近工厂架设输电线路。1976年至1983年,山东省煤炭局共投资46万元,架设3条地方煤矿输电线路。
  1978年,西郊变电所至峰城区寨子煤矿13号线路投入运行,全长4.5公里。1982年,西郊变电所至薛城区天然焦矿14号线路投入运行,全长13公里。两条线路均为10KV电压。正常为一路送电,一路备用,为双电源供电,供应市中区邵庄煤矿、山亭区官庄煤矿等22个单位用电。东郊607线路,东起枣庄矿务局郭里集医院,西至市中区侯宅子村,于1983年投入运行,全长10公里,为6524枣庄市志KV,供应山亭区北庄煤井、峰城区王庄煤井等16个单位用电。三条线路全长27.5公里,供给全市地方46个生产矿井用电。区、县营煤矿分别建立了高压变电所和低压配电室,户外有高压隔离开关等设施。邵庄、官庄等5个生产矿井,建立了低压变电所,装机容量5385.2千瓦,年用电量为819.6万度。
  1985年,主干线13号、14号线路新增绝缘开关两组,各矿安装使用了户外式高压隔离开关及柱上油开关控制。607线路提高绝缘等级,年供电量为1439.2万度。1985年,滕县地方煤矿共有专用输电线路6条,约40公里,全年用电量约146.24万度。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